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草根,从小没过上过好日子,对民间百姓的疾苦有极深的亲身体会。这决定了他登上帝位后,整肃贪官、澄清吏治成为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要说到古代皇帝治贪之严格,恐怕无人能超过朱元璋。
通常印象中,老朱以严刑峻法著称,对贪官毫不留情,“剥皮实草”这样的酷刑几乎是贪官污吏的专利。这种既血腥又别出心裁的做法,令所有人不寒而栗。
事实上,身为皇帝,如果一味只知杀戮,那也是无法服众的,朱元璋也懂得恩威并施,胡萝卜加大棒才是合理的做法。
那治贪这件事上来说,老朱也并不是一味滥杀,他也懂得“先礼后兵”,不是“不教而诛”。
养廉
在任用级别高一些的官员之初,朱元璋通常会亲自召见,并赐他们一顿宴席,同时赏赐给每人10两银子、6匹布。并且对他们说明:这些赏赐为的是给他们养廉,上任以后不可剥削百姓,以善待地方为首要。
这一手还是有一定效果的,得到皇帝亲自召见是许多人一生的荣耀,不少人会心存感激,也因此牢记老朱教诲。
教育
“不教而诛,谓之残忍”,朱元璋也懂得这个道理,对于犯法的贪官,即使定罪以后,朱元璋也会抽空与他们谈话,再了解一下缘由。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一是给罪官最后申辩的机会;二是能把反面典型列入刑法,以儆效尤。
比如《明大诰》里就记录了这样一番对话。
被问话的是兵部侍郎王志,他的罪名是受贿达22万两,妥妥地死刑了。
老朱问:你怎么这么贪呢?
王志:我是财迷心窍了!忘记了皇上当初的教诲,也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老朱:你还有什么想法?
王志:我现在必死,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
朱元璋规定贪污60两以上就是死刑,王志早已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他之所以还要问这一番话,正是想要记录在案,杀鸡儆猴。
这番对话,被记录到了《明大诰》里,朱元璋为此亲自点评:呜呼!财利之迷人,非正人君子、至贤之士,不可得而免矣。呜呼!免何难哉?其不用心尔。
雷霆
对于发现的贪腐官员,老朱毫不手软,最典型的就是“空印案”。
“空印案”案发于官员不遵守规则,贪图方便而事先在空白文书上加盖官印,这本是从元朝沿袭而来的习惯性做法。
朱元璋对此极为反感,认为它会给官员贪墨大开方便之门。
空印操作遍及全国,要想打击势必牵连众多。
朱元璋不管这么多,下令严查,务必一网打尽。
最后处死的人数,后世众说纷纭,从数百到数万都有。现在史界比较通用的说法多采用牵连达数万人。
空印案一方面造成官场极大震慑,另一方面也引起人们矫枉过正,乱杀无辜的抱怨。
效果
朱元璋的苦心和辣手,确实收到了一定效果,明初是整个明朝吏治相对最清明的阶段,虽然官员贪腐还是不可避免,但巨贪确实极少。
但过于追求极端,也有负面效果,就是官员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生怕哪天就牵连到什么大案中,到时候是有嘴也说不清的。
连带打击的,就是有才之士不愿为官,流失了优秀人才。想想也是,给老朱打工,说不定哪天脑袋就不在了,还不如种地安稳。
同时官吏的行政积极性也不可避免降低,守职维艰,但求无过。
继任的皇帝们也意识到此问题,此后监察体系和特务体系逐渐替代了过于严峻的刑法,对官员形成较为有效的监督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