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简史(先秦)

2020-08-05 20:00:45 作者: 中华文明简史

中华文明号称五千年文明史,这个嘛,多少是有点水分的。因为真正有文字记载的中国文明史,要到商代才开始。而且那时候还没有史书的记录,是靠留存下来的青铜器铭文里的只言片语,才给我们现代人留下了一丁点靠谱的记录,这一时期一直到周朝厉王国人暴动的那一年都被称为半信史时代。

真正的信史时代开始的标志就是周厉王二十四年,这一年又被称为共和元年,中国历史第一次有了明确的纪年。这一年是公元前841年,也就是说中华文明的信史时代,到现在只有2861年。

加上商代建立以后的半信史时代,中华文明有文字记录和考古证据的时代,大约是3600年。然后就是神农氏、有巢氏、炎帝、黄帝、尧舜禹汤等等的神话传说了。

尧舜禹汤中治水的大禹就是夏王朝的开国君主,是他第一个把部落酋长的位子传给了儿子启,建立了家王朝体制,从那时候算起到现在,大概齐有个五千年。排名末尾的汤则消灭了夏朝最后一个部落首领夏桀,建立了商王朝。

夏商二代都是生活在黄河中游流域,如果按现在的国家疆域概念看,那时候的中国小的可怜,只有从现在三门峡市到泰山之间的一小块平原。

开启中华文明信史时代的周王朝来自现在的陕西西部,如果用他们自己的民族观念看,姬姓周王朝是西戎的一部。他入主中原的性质其实和满清入主中原的性质差不太多。

中国大地上各民族的融合史,从神话时代开始就从没停止过。

为了霸占富饶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周王朝根据血缘关系原则,沿着黄河中下游沿线分封了众多诸侯国,这时候中国的面积大多了。

在西周时代,姬姓宗室诸侯向北占领了现在的京津地区,山西的临汾平原、晋中平原。向南曾一度拥有江汉平原。向东最远的是山东西南部的鲁国,山东中部则是姬姓王朝的重要合伙人东夷姜氏齐国的地盘。西方,周王室直辖二京,即河南西部的洛阳和陕西关中镐京。

这些姬姓诸侯相当于周王朝的中央军嫡系部队,而在边远地区还有很多外族部落接受过周王朝分封,但他们不在周王朝控制范围内,只是在名义上接受了西周的统治,相当于蒋委员长恨不得统统死光光的杂牌军,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楚国。

再加上更多的在华北平原周边山区里,很少有交往的少数民族部落,如果能明确画出来的话,那时候的中国大地的势力地图看起来会和裂纹玻璃差不多。

为什么当时周王朝不实行中央集权制统一中国,而是采取了地方诸侯自制的分封制呢?

这是个很复杂的问题,详细说起来可以从原始社会说到欧洲中世纪,这不是我力所能及的。在这里我只简单说一下,在中华文明形成文化凝聚力之前,家族血缘是统治国家唯一可以依靠的基础,这是人类一致的经验共识。

大家要知道,西周王朝建立的时候,没有儒家思想、法家思想,没有老子、孔子、管子、墨子,连婚姻二字都是开国时刚刚发明的。治国的理念都来自于不久前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经验,文字刚发明不到几百年,全国识字的比现在懂引力波的人数还少,在这种时代是不可能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西周的分封制统治持续了三百多年,在此期间,嫡系诸侯们艰苦奋斗、同心协力,打跑了不少次少数民族的侵略,也没少侵略少数民族,逐渐在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站住了脚,以周王室为代表的华夏民族生根发芽逐渐壮大,成为在当时东亚大陆上的主流文明。

但是西周宗主本国却在和黄土高原上的少数民族斗争中吃了大亏,被赶出了关中平原。大家要警惕历代儒家史学家为了宣扬儒家思想理念,在历史记录中造的假。西周国对西戎少数民族的竞争失败,是一个漫长而复杂、且不可逆的过程。不管《史记》的地位有多么伟大,烽火戏诸侯的故事也只能算儿童童话故事读物,一个区区的末代周幽王背不起这么大的责任黑锅。

现在来看,这是华夏民族对外战争的一次重大失利,但却大大加快了中华民族统一的进程。失去了中央政府纪律监管的诸侯们为了生存开始大打出手,密集的兼并战争持续五百多年。

这段历史被称为春秋战国时代,前半段春秋时期,由于有一本编年体的《春秋左传》,大的脉络很清楚。后来的战国时代,却因为没有完整的记录留存下来,反而显得有点模糊,《战国策》的史学价值远不如《春秋左传》。

《春秋左传》是一本三百多年的各国重大新闻汇编,《战国策》则像一本各国各时期的战略政策分析研究报告。

整个春秋时代,基本上就是一部南北争霸史,主角是晋楚二国,其中山西的晋国是华夏文明的代表,湖北和河南南襄盆地的楚国是荆楚文明。

这与后来各个中原王朝面对的北方外族侵略问题不一样,华夏文明在儿童时期面对的敌人主要来自南方。

这是因为南方的楚人具有和华夏民族一样的经济模式,即农耕经济,这是当时最先进的经济模式,又拥有物产丰富的南襄盆地和江汉平原,实力不弱于北方。

而那时候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们,由于中国大陆还没有进入铁器时代,也就没有马蹄铁,也没有发明马鞍、马蹬这样的高科技产品,所以也就没有骑兵这个冷兵器时代最先进的兵种。他们对中原的威胁,还不如那些在华北平原周边山区里的原始部落大。

在南北争霸的过程中,有时候不得不赞叹华夏民族的运气之好。首先是齐国在齐桓公的领导下,在楚国做好北进准备之前崛起,领导诸侯挡住了楚国的第一轮攻势。齐桓公故去后,晋国又无缝衔接的举起了中华文明的大旗,挡住了楚国的第二轮攻势,自此南北争霸进入相持阶段。

晋楚双方沿着大别山淮河一线,一直缠斗了二百多年。战争开始时,双方争夺的焦点在天下之中的郑国,然后在斗争过程中,为了拖慢楚国向东扩张的势头,也为了完成对楚国侧翼的战略包围,晋国向位于淮河下游、现在江苏地区的落后少数民族吴国进行大力支持。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