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掌权半个世纪,积攒财富之多让人叹为观止,最后竟凭空消失了

2020-08-05 21:06:30 作者: 慈禧掌权半个

虽然,近年来不断有文章尝试为慈禧“洗白”,但是,仍改变不了她在史学爱好者眼中“万人厌”的现状。

我们都知道,慈禧出身不算高,而且,她的容貌并不出众。在选秀入宫期间,她未能在秀女之中脱颖而出,亦未给咸丰留下特别的印象。

不过,这个女人的头脑非常精明,靠着买通皇帝身边的太监,慈禧成功地获取了咸丰帝的习惯、好恶。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用在后宫争宠中同样适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咸丰惊讶的发现身边竟有如此一位知心人,便给予慈禧更多的恩宠,使她在后宫中的地位越来越高。

当然,皇帝的恩宠只是一方面,慈禧之所以能在后宫中站稳脚跟并立于不败之地,关键是她给咸丰诞下一子同治。母凭子贵的她,终于有了跟正宫皇后较劲的资本。咸丰帝死得早,慈禧之子同治顺理成章地继承大统。两宫太后听政,这个女人顺利地踏上了权力的巅峰。

自古以来,“权”与“钱”素来是不分家的,慈禧也不例外。慈禧的权力凌驾于皇帝之上,所以,她自然要接管小金库——内宫财政的管理权。同治时期,按照规定每年户部都得拿出三十万两银子送入内宫,充入皇室财政。拿老百姓的钱供养统治者,这本是封建旧社会的惯例,但是,慈禧每年向户部索要的钱财越来越多,以至于,光绪年间这笔“交进银”已上涨到一百一十万两!

《清稗类钞》记载,光绪时期大内银库总共有一千六百万两的存银,这笔钱就是慈禧的“私人财产”。慈禧死后,大内银库的存款变成了“黄金三万两”,至于白银并未提及,估计又是个天文数字。《异辞录》的作者则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老佛爷的“小金库”有存银三千万两,“半在南苑,半在大内,皆用红绳束之”。并且,这部野史里还收录了一则关于小金库的秘辛:

据说,当年八国联军入城时,两宫西狩,准备期间来不及收拾紫禁城里的银两。慈禧原以为,这笔钱将会被八国联军当作战利品吞掉。不过,留守在京师的大臣获悉此事后,立即与日本人进行了交涉,聘请了日本大使馆的人手日夜守在金库外,所以,这笔钱并未被掠夺。慈禧归来惊喜地发现这笔钱并未流失,大喜过望的她立即表彰了留守大臣世续,不但给了他一件黄马褂,还封他当都统。

《十叶野闻》中的记录就比较夸张了,按照书中的说法慈禧起码有“两百兆”的私藏,也就是纹银两亿两。笔者认为,这种说法还是比较有可信度的。因为,在慈禧过世时,其地宫中起码有价值八千万两白银的随葬品,而这些随葬品的出处自然是不为人知的“小金库”了。

这么多的钱,最后去了哪里呢?这是现代人比较热衷的话题。

有人说,这笔钱被日本人掠夺了,也有人说,李莲英等太监在慈禧死前就已将这笔钱偷的差不多了。诸如此类,莫衷一是。

这本野史里记载了一个关于隆裕太后效仿慈禧设立小金库的故事,也比较有意思。隆裕处处模仿慈禧,想要成为内宫中的实际掌权人,可惜她的能力比较一般,除了皇室财政之外其他权力均无法染指。就算是皇宫财政,她所积累的小金库也无法与慈禧这位前辈相比。

据说,隆裕的小金库还不到“一百兆”,仅有九千六百万两。不过,她比慈禧更擅长做理财,她聘请了盛宣怀作为经理人,将这笔钱放在洋行中打理。不过,当清逊帝退位时,这笔钱却不翼而飞了。当时,民间传说“闻洋行有倒账之说”,但国家危亡之际,此时的隆裕根本没有余力去管这笔钱去向何方。所以,这笔钱极有可能被隆裕的经理人独吞了。

近年来,网络上的朋友根据这些野史提出了这种论调:倘若,慈禧能大公无私地将自己的小金库拿出来充公,当作军费投入到军队的建设中,那么,近代史上的几场败仗将会被改写。笔者认为,虽然慈溪奢侈的生活是实情,但她的小金库中的存银未必有传说中那般多,具体数字我们也无从查证。即便将这笔钱投入到军费中,亦未必改写满清覆灭的事实。

毕竟,慈禧等统治阶层缺乏的不只是财政,还有思想和头脑。

参考资料:

【《清稗类钞》、《十叶野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