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受多尔衮“毒害”的顺治,为何还给康熙安排四位辅政大臣?

2020-08-05 23:16:48 作者: 深受多尔衮“

多尔衮,辅政大臣中的典型“反面教材”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驾崩。皇太极生前既没有册立储君,死后又没有留下遗诏,加上大清建国后对于皇位传承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制度,使得大清皇位悬而未决。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当时呼声最高的就属皇太极十四弟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以及皇太极长子和硕肃亲王豪格。不论是“子承父业”还是“兄终弟及”,豪格和多尔衮似乎都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然而,当时的大清对于皇位传承沿用的依然是后金努尔哈赤时期“汗位推举制”。多尔衮和豪格的支持势力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多尔衮另辟蹊径,提出拥立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帝,自己则以叔父摄政王的身份成为了辅政大臣,从而开启了多尔衮的政治生涯的巅峰。

摄政王多尔衮

辅政大臣的职责就是在皇帝年幼无法亲政时期,帮助皇帝处置、决断国家大事。用的好,可以在皇帝亲政前的这段时间稳定朝局,安定天下,同时还可以给皇帝做出好的榜样。但是在历史上留下这样的美名的辅政大臣不过周公、诸葛亮等寥寥几人。大多数则因为抵不过权力的诱惑,要么走上了权臣的“不归路”,要么直接“谋逆篡位”,身败名裂。

多尔衮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这里姑且先不说他对皇位的觊觎和想法,多尔衮在做辅政王这个时期,掌控了大清最巅峰的权力。打压敌对势力,大权独揽,享受着近乎皇帝的待遇和规格。作为“直接受害人”,顺治对这位叔父是“深恶痛绝”,在多尔衮暴毙后仅仅两个月,就彻底清算了他。不但否认了多尔衮的功绩,更是刨坟掘墓,鞭尸羞辱!毫不夸张的说,顺治对多尔衮的不满与痛恨全部发泄在了这次清算中,同时也再一次暴露出了辅政大臣存在的弊端。

多尔衮与顺治

令人意外的是,深受辅政大臣“毒害”的顺治居然在临终前给继位的康熙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顺治这是“好了伤疤忘了疼”?还是另有深意呢?一、康熙年幼,安排辅政大臣势在必行

跟顺治六岁继位相似,康熙继位时年仅八岁,根本没有亲政的能力和条件。偌大的国家每天都有数不清的朝政大事需要处理和决断,靠一个年幼的孩童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虽然当时有着孝庄在背后支持着大局,但毕竟是一介女流,又隔着辈分,且后宫干政的“反面案例”不胜枚举,于情于理孝庄只能是那个“上不得台面”的幕后工作者。迫于无奈之下,顺治只能安排辅政大臣来辅佐康熙处理朝政。顺治这一安排就是四个辅政大臣,可以说用心良苦。二、顺治安排四大辅政大臣有讲究

顺治给康熙安排的四大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以及鳌拜。顺治安排这四位,不仅因为他们的身份、地位、资历足够,更是因为他们有着共性。

四大辅政大臣1、出身上三旗,不受其他宗亲影响

八旗分上三旗和下五旗,上三旗相对来说地位最尊崇。上三旗分别为正黄旗、镶黄旗以及正白旗。但这不是顺治选择上三旗大臣来辅政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因为上三旗没有旗主,或者说上三旗的旗主就是皇帝本人。其中,正黄旗和镶黄旗在皇太极时期就由皇帝亲自掌管,而多尔衮的正白旗也在其被清算后转移到了皇帝手中。在八旗之中,八旗旗主的权力和影响力在各旗旗内是巨大的。如果辅政大臣出自下五旗,而下五旗旗主通常都有皇室宗亲王爷担任。若是下五旗旗主决定谋反,很有可能造成不可预的严重后果。为了避免这种局面出现,顺治只能从上三旗中做选择。

八旗2、相对平衡的排序

索尼是正黄旗出身,且排名第一;苏克萨哈是正白旗,排名第二;遏必隆和鳌拜都是镶黄旗,分别排名三、四。四位辅政大臣,镶黄旗占了两席,因此在排名上靠后。正黄旗的索尼排名第一,表明了其嫡系身份,况且在皇太极死后,索尼是崇政殿内据理力争的两黄旗八大臣之一。苏克萨哈则在多尔衮死后第一个揭发多尔衮谋逆证据,向顺治投诚的代表人物,对顺治来说意义重大。并且苏克萨哈的这个位置顺序,也有着平衡两黄旗势力的作用。3、没有皇室宗亲,全是外姓

如果说选择上三旗是为了避免潜在的风险,而辅政大臣的排序解决了势力平衡问题,那么刻意不安排皇室宗亲来辅政,则是彻底杜绝类似多尔衮的情况再度发生。多尔衮给顺治造成的“阴影”是深重的,难以磨灭的。皇室宗亲因为血脉、身份上的特殊性,让他们有机会染指皇位,大大增加了皇位旁落的风险。三、大清巅峰权力转化的重要过渡

大清的前身是努尔哈赤建立的后金政权,而后金政权则出自于女真部落。后金政权的出现标志着最高权力由部落联盟形式转化为爱新觉罗家族专制。所谓的“汗位推举制”就是由八大旗主贝勒共同推举,在家族内部推选领袖的制度,此时的最高权力并不专属于某人,更多的是由家族共同决定。皇太极的登基就是这种制度下产生。

四大贝勒

顺治的皇位虽然也是被推举出来的,但实质上他是一个傀儡皇帝,真正的权力掌控在多尔衮手中,依然是宗亲家族掌权。这种形式下,大清的最高权力想要成为皇帝独掌专制可谓“路漫漫”。

一方面是自身受到多尔衮“迫害”有所觉悟和体会,看到了皇权流转于宗室家族内部的弊端;另一方面是出于对大清皇权转化成为皇帝专制的考虑,必须要有大刀阔斧的特殊举措。顺治罕见的安排了四位非皇室宗亲的辅政大臣,直接将宗室家族推离了核心权力圈。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