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也因此,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但说起曾国藩的人生境遇,可谓是一部活脱脱的《大清官场记》。
像绝大多数官员一样,曾国藩靠科举跻身仕途,进入翰林院工作,靠资历一步步熬到礼部侍郎。从这以后,他的人生就获得了转折的机会,在朝廷的安排下接管湘军,挽回了晚清军界最后的尊严。虽然,曾国藩并没有混到一人之下的程度,但他还是做到了两江总督,位极人臣。
曾公的经历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今天我们来聊点儿不一样的话题:曾家的经济水平如何?曾国藩的生活水准又是怎样的呢?
咸丰十年,曾国藩得到了两江总督的委任状。所谓两江,除了江苏江西两省外,还包括今天的安徽地区。总督的地位比较高,除了军权之外还负责民政,该地区的一众文武官员皆归其调遣。放到现在来看,曾国藩相当于某行省的“一把手”兼军区总司令。
从太平天国的活动轨迹来看,两江地区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朝廷将曾国藩放到一个这样重要的位置上,给他的薪资待遇又是怎么样的呢?
如果,单论“基本工资”,或者“法定工资”,也就是被记录到清朝律法中的待遇标准,曾国藩的薪资水平简直寒酸的吓人——一百五十五两银子,这还是年收入。这是一个怎样的概念呢?根据购买力简单换算,当时的一两银子也就等同于现在的两张“毛爷爷”,这笔钱约为三万块。
也就是说,折合成月薪来看,曾公每个月能领到的固定工资,仅有两千多元。比较有意思的是,根据现在的《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来看,今天的省级公务员所能领取到的职务工资也大概是这个数。谁都没想到,古代与现代的公务员薪资制度,竟然会如此的“吻合”。
当然,让一个省级干部靠每个月两千块人民币的收入养活一家老小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这笔钱仅是“基本工资”而已。自雍正时期开始,朝廷便开始考虑“高薪养廉”的政策了。当时的雍正给各地督抚分发了一笔名为“养廉银”的补贴,后来,这种传统便继承了下来。
乾隆年间,两江总督的养廉银标准有所提高,为一万八千两。
这又是个怎样的概念呢?
按照我们刚才折算的比例来看,这笔钱相当于三百六十万元人民币。一年能领到如此数额的补助,两江总督还真是个肥差。然而,不得不说,这笔钱对于清朝绝大多数督抚来说,只是收入里面的九牛一毛罢了。即便是相当于大乐透奖金的补助,仍在督抚年收入里占比不高。
当时的地方官,最大的收入来源就是“规费”,说白了就是“灰色收入”、“外捞”。放在当时的西方国家来看,但凡收取“规费”的官员,都可以当做贪官污吏拾掇,但是,这在大清国里根本不算什么。根据史学家的研究结果来看,每年督抚平均能拿到的“规费”在十八万两左右。据此算来,清朝督抚每年就能赚到三千六百万人民币,这个数字令人咋舌。
养廉银加规费,曾公每年起码有相当于四千万人民币的收入。
那么,他的生活该有多豪奢呢?
并没有多豪奢,甚至,和普通小老百姓差不多。当总督时,曾国藩不修边幅,赵烈文称他第一次见到曾国藩时,他穿着“练帛,冠靴敝旧”。在外国人的回忆录中,曾国藩的穿着打扮再次得到了验证。同治年间曾国藩会见戈登时,洋人们惊讶的发现这位封疆大吏竟穿着充满褶皱、陈旧且还有油渍的衣服。并且,曾国藩不但自己的生活非常朴素,还要求家人过得朴素。
据悉,曾家总共只有两名下人,一个是老婆婆,一个是小女孩,她们平时仅从事一些轻体力劳动,无法面面俱到。在曾国藩的要求下,他的夫人和小妾们必须做家务。不论是洗衣还是做饭,她们都必须亲力亲为。曾国藩剿灭捻军后,曾给家中女眷定下一份“作息时间表”:
“早饭后,做小菜点心酒酱之类,食事。
巳午刻,纺花或绩麻,衣事。
中饭后,做针黹刺绣之类,细工。
酉刻,做男鞋女鞋或缝衣,粗工。”
可以说,达官显贵家的太太小姐们,像曾家女眷一样每天从早忙到晚的恐怕独此一份,再无别家了。都说“富不过三代”,可是,曾氏家族就打破了传统,在将近200多年的时间,八代中,一共出了240位杰出人物,多为我国的栋梁之才。
这可能就跟曾国藩朴素、勤俭的作风有关。
那么,曾国藩的钱用在了哪里呢?
还不是官场上的迎来送往,进京时打点“过路鬼”。毕竟,这是清朝官场上的人情往来,即便是曾国藩这种极少收礼的清官,亦不能免俗。
参考资料:
【《明朝官职列表》、《古今官职对比》、《清朝官员的俸禄、工资收入表》、《国家公务员级别和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