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元春性格如何?她的死有无蹊跷?与她的性格有何关系?

2020-08-24 12:24:14 作者: 《红楼梦》元

元春在《红楼梦》的叙事时间的大部分,都是贾府最大的政治靠山。如果从生活角度来说,再有势力、地位再高的人物,也难免正常死亡。但是从文学的角度来考虑,作者怎么可能安排这样重要的人物,无声无息地自然死亡?

元春的死,肯定大有文章,而且跟贾府的命运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回过头来,再分析元春的性格。出场太少,几乎没办法从语言细节上分析。但以她青春少女,就因“贤孝才德”而被选入宫,可见她的聪明与优秀——虽然元春一定不丑,但她的入宫,与姿色并没有太大关系。

入宫多年,并没有得宠的新闻。连贾府都快要把她忘了——在第二回冷子兴提起一次之后,直到封妃的消息传出,贾府上下根本没有一个人想起她、提到她。突然之间,她被封妃,而且是“凤藻宫尚书”“贤德妃”,从这两个封号可以看出,她的上位,仍旧是靠才学、品德、智慧,而不是凭姿色。

既然不是靠姿色上位,就不存在“色衰爱弛”的危险。相反的,智慧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随着年纪和阅历的增长而增长。所以,元春绝不是“失宠赐死”那样狗血的死法。

再看省亲时叮嘱父亲的言语,安排众姐妹及宝玉入住大观园的周到,都显示出这是一个头脑清醒、有大局观念、同时也注重感情的出色女子。

贾府“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在冷子兴的演说中已经“外面的架子虽没很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走上了下坡路。然后十余年并没有倒台,反而有“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繁盛,就是元春一己之力。

元春给贾府延续了繁华,但也有副作用:她使贾府上下以为,牺牲一两个出色女子,就可以“永保无虞”。于是在宗法社会里应当支撑门户的男丁,失去了上进的动力,而贾府也渐渐失去了振兴的机会。

贾府获罪和元春之死,是紧密联系的。但从时间上来说,总有个前后。张爱玲认为,作者身处“文字狱”最严重的时代,一提到皇权势必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地歌功颂德,绝不敢对“今上”有丝毫不敬与暗讽。如果元春死后,皇帝再抄贾家,就显得皇帝冷酷、不念旧情了。

如果元春仍在世,哪怕已经病重,贾府获罪,皇帝下令抄家,就是大公无私、不照顾裙带关系。而元春听到母家获罪被抄的消息,受刺激过重,一病而亡。

后妃干政,是历代朝纲大忌。元春没办法改变皇帝的决定,只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替家族做出最后的努力。免罪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在没有直接罪行的子弟中,有个把出色人才,贾府还能“否极泰来”东山再起。

老一辈的赦政肯定获罪了。贾赦的“石呆子案”只是冰山一角,贾政这正直的老实人也收藏了江南甄家寄放的违禁物品。贾珍父子罪行更多,好在那是宁国府,稍微远了一层。贾琏除了“国孝”“家孝”期间纳妾之外,主要是受王熙凤的连累。

剩下的,贾兰太小,贾环是“燎了毛的小冻猫子”,不仅没有建设能力,连破坏力也有限。唯一的人才是宝玉,却完全志不在此。

宝玉喜欢漂亮的女孩子。如果他有一个美丽而贤惠的妻子,也许能够影响他“规引入道”。这是人们的普遍看法。除了贾母能深刻地认识到宝玉“是个不听妻妾劝的”以外,别人只能寄希望于宝钗,盼着她来影响宝玉、劝谏宝玉、甚至引诱宝玉读书上进。

黛玉很好,但她不可能对宝玉“规引入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实。在贾府败落之际,宝钗是唯一可能影响宝玉拯救贾府的人才。

但是让宝玉放弃黛玉、另娶宝钗,等于置黛玉于死地,一定会引来宝玉的激烈反抗——顶嘴他是不敢,他最擅长生病,而且真能病得要死要活的。贾母贾政王夫人,都是要宝玉听话,可没想把他弄死弄病,所以明知“金玉姻缘”对贾府的未来有利,可谁也不敢做出这样的决定。

元春对黛玉感情如何,我们不去讨论,但在元春临终之时,贾府的命运是最要紧的,一个表妹的生命已经顾不及了。也只有元春,可能不知道宝黛的感情有多深,可以在安排宝玉婚事时,忽略宝黛感情这一层因素。等宝玉知道此事、想做出反抗(真病或者假病)的时候,元春已经逝世,什么都来不及了。

元春遗命安排“金玉姻缘”,是她为贾府的前途做出最后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