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一首七夕词:宋词中地位仅次于《鹊桥仙》,辛弃疾曾仿写

2020-08-25 10:17:32 作者: 李清照一首七

宋钦宗靖康二年(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金国人大举南侵,北宋军队抵抗不利,北宋最后两位皇帝宋徽宗、钦宗父子被金国人抓去北方,同时被抓的还有大臣、宗室。同年五月,宋徽宗之子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是为南宋高宗。那一年,李清照44岁,为了躲避灾难,李清照被迫南下,那时,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任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知府,兼江东经制副使。

1128年,长途跋涉的李清照抵达江宁府。1129年,江宁一个将领发生叛乱,赵明诚没有想着如何平叛,而是自己悄悄逃走,月余后,夫妻二人相聚,五月到池州,不久后,赵明诚接到朝廷新的任命——前往湖州上任,两夫妻再次分离,李清照被留在了池阳(今安徽省池州市)。

赵明诚走后,李清照可谓举目无亲,独自守着她和赵明诚多年收集的心血,心中倍感凄凉。转眼就到七夕节。七夕是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聚的日子,一想到牛郎织女都能在七夕夜相会,而自己却和丈夫分隔两地,而李清照所在池阳位于长江南岸,距离宋金边境并不远,李清照对时局、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都充满了忧虑,在这些复杂的情感之下,李清照写下了一首凄婉动人的词作——《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李清照的这首词历来评价颇高,在宋词中描写七夕的作品中地位仅次于秦观的《鹊桥仙·七夕》,今天咱们就来详细读一读。

上片,开头就描写了秋季时节的两大特色:蟋蟀在草丛中凄厉的叫着,梧桐树叶飘摇而落。此情此景,似乎是人间最为离愁别恨深重的季节,李清照这一起笔就给大家铺垫下凄凉的氛围。想那牛郎织女被银河所隔,不能相聚,就像两只在天空中飘荡的小船,只能每年在七夕相聚。在李清照笔下,天上人间原来都是那般凄凉。

下片,当想到牛郎织女时,李清照忍不住抬头仰望星空,不知道喜鹊有没有搭建好星桥,不知道喜鹊搭建好星桥之后,牛郎织女有没有已经相会,有没有紧握对方的双手,一诉这一整年的离情别恨与相思之苦,李清照对此甚是关心。因为关心,李清照更加在意这个时候的天气,担心天气的阴晴变化会影响到牛郎与织女的相会。

其实,李清照在这首词中对牛郎织女相会的担忧不过是在表达自己内心的担忧罢了,宋金两国局势不明朗,而这无疑会影响到她和赵明诚的重逢。怎么也没有想到,这首词写完后一个月,赵明诚在建康染疟疾去世,影响他俩相逢的不是时局的动荡,而是疾病!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可以说是全词的亮点,虽然极其口语化,但是通俗却曲折的写出了李清照心中对悲欢离合深深的幽怨之情。辛弃疾都曾在自己的作品中对这句词进行仿写:“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

清代况周颐《〈漱玉词〉笺》:“《问蘧庐随笔》云,辛稼轩《二山作》‘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脱胎易安语也。”

参考资料:《全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