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违于胡汉之间的宇文泰,没有受过汉化教育,却最终完成北朝汉化

2020-08-26 16:26:17 作者: 依违于胡汉之

胡族汉化、民族融合是永嘉之乱至隋统一南北二百余年间的时代主题。然而孝文过激的汉化进程,一度造成鲜卑人的族群撕裂,间接引发了毁灭北魏帝国的六镇之乱。这场带有民族矛盾与政治分裂双重性质的大乱,孕育了北朝后期分峙东西的两大政治集团,他们对于汉化态度,难免受到北魏后期汉化与胡化矛盾的影响。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便是最终完成北朝汉化任务的西魏宇文泰集团。

一、宇文泰的胡风与汉风

宇文泰家族是胡风浓重的鲜卑武人,同时也是孝文汉化的受害者。宇文泰之父宇文肱是武川镇的低级武官,在北魏末年清浊分途的潮流下,宇文氏家族与独孤氏、贺拔氏等都长久地被抑压于没有出路的军镇。所以当六镇起义爆发后,宇文氏家族的表现耐人寻味,时而与起义军作战,时而又卷入义军的队伍中与北魏官军作战。宇文泰父子兄弟五人,四人都死于这场浩劫。可以说,宇文泰没有任何倾向汉化的感情理由。

图注:六镇起义要图

宇文泰倚之以成大业的军事政治集团,也多为六镇武人。以后世称道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而论,八位柱国中宇文泰、元欣、独孤信、侯莫陈崇、于谨五位均为鲜卑人,赵贵、李虎则是鲜卑化的汉人,只有李弼一位是汉人。十二大将军中,元赞、元育、元廓、侯莫陈顺、宇文导、达奚武、王雄、李远、豆卢宁、宇文贵、贺兰祥、杨忠,除李远、杨忠外,其余全是鲜卑或鲜卑化的汉人。

这样一个军政集团,天然带着浓郁的胡风,似乎已经决定了宇文泰集团是一个野蛮的鲜卑族集团。然而对比魏末诸帅,宇文泰的作为,却迥异于尔朱荣、尔朱兆、高欢、贺拔岳等人,鲜少见到其狠毒残暴酷烈的性格特征和行为作风,而更像一位传统的汉人统帅。

《周书·文帝纪下》在传论中颂扬宇文泰“崇尚儒术,明达政事”,此言固是后见之明,宇文泰出身低微的鲜卑武人家庭,天生亲近儒术自然不可能,所谓的崇尚之言,当是指平定关陇后,信用苏绰、卢辩、卢诞等汉人名士而言。但以一位鲜卑豪帅、伧荒武人,而能不排斥汉人经学,亦反映出他性格中沉稳、中允及开明的优点。

宇文泰虽然终生不改鲜卑语,他的几个儿子直到北周末年还能使用鲜卑语,例如周武帝接对群臣还经常说鲜卑语,据《续高僧传》载,天和四年(569年)周武帝与众僧人对话说的鲜卑话,众僧无人能懂,后来还得靠一位懂鲜卑语的僧人法藏从中通译,才能继续问答下去。但宇文泰却不固执地坚持沿用鲜卑胡风,从其诸子孙的命名变化中可看出端倪。

图注:辫发、窄袖的鲜卑服饰风格

宇文泰本无汉名,鲜卑名叫黑獭,后来功成名就,取汉名为泰,黑獭变为字。其三位兄长都只有名而无字,子侄辈如什肥、菩提、菩萨、元宝、萨保等名,皆是鲜卑的汉译音或是宗教名,这都是鲜卑风俗。宇文泰诸子,皆以传统的汉字名之,如毓、震、觉、邕、宪、直、招、达、盛等,都与汉人无异,区别只在于,宇文泰的儿子们仍有一个鲜卑语的字,如长子宇文毓字统万突,三子宇文觉字陀罗尼,四子宇文邕字祢罗突,五子宇文宪字毗贺突,其余诸子均是以突结尾,周一良先生曾有专论考证,说这是鲜卑人取名的习惯。到了宇文泰的孙辈,则是名、字皆取以汉字。如宇文泰之孙、北周宣帝宇文赟,字乾伯,其兄弟辈名、字也全是汉字,已是浓浓的汉风了。

图注:唐·阎立本《历代帝王图》之周武帝

当然,只从风俗上看,并不能说宇文泰就是完全回归鲜卑或是倾向汉化,判断一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倾向,自然要以政治作为为依据。

二、复鲜卑姓与赐胡姓的争论

宇文泰的诸项政治措施中,也有被目之为鲜卑化逆流的。比如复鲜卑姓与赐胡姓。

西魏大统十五年(549年),魏帝下诏“诏诸代人太和中改姓者,并令复旧。”(《魏书·魏本纪第五》)这一政策,专门针对的是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鲜卑人改汉姓。北魏帝室的姓氏由元氏改回拓跋氏,其余诸改姓者都恢复了太和汉化前的原貌。

魏恭帝元年(554年),宇文泰又以强力手段推行了赐胡姓。据《周书·文帝纪下》载:“魏氏之初,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后多绝灭。至是,以诸将功高者为三十六国后,次功者为九十九姓后,所统军人,亦改从其姓。”

如果说第一波复鲜卑旧姓,还只是特定人群的改革,那么第二波次的全面赐胡姓,并且是赐了一些极不常见、已经无人使用的胡人老姓,这一行为的涉及面、影响力,就足以令论者坐不安席了。这难道不是对北朝民族汉化潮流的疯狂反扑吗?非也。

复鲜卑旧姓与赐胡姓,从时间点上看,都比较敏感。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便可发现一些端倪。大统十五年是西魏府兵建制比较关键的一年,在这一年中,“八柱国”中的六位,都先后晋升为柱国大将军,这标志着柱国、大将军体系的完善。府兵系统是西魏赖以生存的军事根基,宇文泰一直对维系军人凝聚力比较关注,甚至不惜采取重赋敛的方式维持府兵的供给。在如此重要敏感的关头,宇文泰做出一些超乎常理的行动是在情理之中的。而复鲜卑旧姓便是这些超常行动中的一环。

如上文所述,柱国、大将军中多数为鲜卑人或鲜卑化汉人,恢复旧姓相当于强化鲜卑民族认同,拉近宇文泰与诸大将的感情距离。这与宇文泰与柱国、大将军广泛通婚,从其意图上看是别无二致的。

恭帝元年赐胡姓,历史节点也值得琢磨。赐胡姓的内容其实有二,一者,对大量功勋卓著的战将赐予鲜卑姓,《周书》中记载了多达30位的胡汉将领被赐姓为新的鲜卑姓;二者,府兵系统中按照部兵与主将同姓的原则赐胡姓,比如隋朝名臣高颎的父亲高宾,因其隶于独孤信的帐下,便被赐姓为独孤,高颎直到隋朝建国后,还被文帝独孤后称之为“独孤”。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