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殿英后人今何在?儿子与父亲“对着干”,将盗来的文物上交国家

2020-08-26 18:29:09 作者: 孙殿英后人今

在乱世之中,一切人、事、物都可能有违常理,人性的光芒与低谷也会得到更为鲜明的彰显,民国时期就是这样的一个乱世。彼时清朝刚刚倾覆,外有日军侵华的铁蹄,内有各大军阀拥兵自重。

在那个时代,军阀是一个亦正亦邪的角色,并不能纯粹以好坏定论。而在众多军阀之中,张作霖、吴佩孚等人以实力闻名于外,其中却有一个特殊的角色,实力并不如何初中,却以一件大动作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此人便是孙殿英。

孙殿英虽然名声在外,却并不是一个好名声,那一时期战乱不断,各大军阀急需通过巨额的资产扩张自己的势力,为了筹集军资,军阀们将眼光投向了贵族陵墓。

有些不成器的败家子会主动将自家祖坟卖给军阀,但更多人绝不愿意祖坟遭人倾轧。

因此许多军阀纷纷干上了盗墓的营生。军阀盗墓并不是罕见的现象,但是孙殿英动作太大,毁坏了许多珍贵的宝物,因而引发了举国震惊。时至今日,孙殿英下场如何?他的后人又以什么态度对待这段不光彩的家史呢?

孙殿英

一、大肆盗墓惊世人,投诚日军遭唾弃

孙殿英其人,也算是乱世枭雄。他的所作所为虽然令人惊异,但是也有时代造就的因素,在一片战乱中,一个出生贫寒的穷小子想要活下来,势必得舍弃些正义仁德。

孙殿英出生于河南省的一个小村庄,自幼性格便颇有些侠义色彩,其父因与旗人争执,入狱而亡。因此,孙殿英小小年纪便行走江湖,三教九流的人无不结识交际。

为了给自己混口饭吃,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不甘于留居社会底层的孙殿英一路打拼,从跟随河南的一个小小团长,到投奔张宗昌,再到追随蒋介石,孙殿英的地位也一路扶摇直上,从地方势力的连长成为了蒋介石身边的军长。

然而这个军长的职衔空有名位,权利与资产都寥寥无几,无异于空头支票。野心勃勃的孙殿英便想到以盗墓扩充军队资产。

1928年,他带领着一票人马将慈禧与乾隆的陵墓洗劫一空,使文物界与考古界蒙受了巨大损失,也震惊了世人。然而孙殿英并不以为忤,以盗墓所得巩固地位,仍然逍遥地做着自己的军长。

真正使他臭名昭著的是1943年的太行山之战,被二十万日军围困的孙殿英直接原地投诚,没有抵抗分毫就成为了日军的手下败将。这无疑是为人所不齿的。但孙殿英同样也有英勇的一面,在日军攻打热河之时,他奉命前往增援,守卫热河的将领却早已仓皇而逃。孙殿英前后无援,却不肯退却,带领部下血战七个日夜,勇猛可见一斑。

1947年,孙殿英被我军擒获,由于功过相抵,因此他虽然受到惩处,但并没有沦落到太为凄凉的地步,允许有护工服侍。但孙殿英早年过度的吸烟已经够败坏了自己的身体,不久便撒手人寰,只留下一个名为孙天义的儿子。

二、大盗之子背负恶名,一心向学立志雪耻

孙天义出生于1931年,此时孙殿英已经凭借盗墓所获的资产在江湖上闯出了名头三年有余,根基已经足够稳固。但这并没有给孙天义带来什么便利与赞誉,反而令他小小年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与痛苦。

当时的人们无法正面指责地位攀升的孙殿英,便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小小的孙天义身上,他一出生就被成为“东陵大盗”之子,伙伴们也纷纷效仿大人的言语,欺侮他为盗墓人的儿子。

孙天义满腹委屈,父亲本应当是孩子敬重与效仿的对象,自己的父亲却是一个臭名昭著的大盗。一开始他还期盼父亲能够亲口解释,但当时的孙殿英忙于四处征战、求官拜爵,与儿子聚少离多,父子关系淡薄,他也懒于管教孙天义,因此孙天义对于父亲始终不喜,暗暗立志要一雪前耻,不要成为和父亲一样的人。

孙天义一心勤奋向学,由于父亲累积的资产十分雄厚,家中条件优渥,给予了孙天义较为优质的教育。再加上孙天义本人的天资与勤奋,他在学术方面的成就日渐丰厚,年仅十六岁便在学术上颇有造诣。

而在进入辅仁大学学习后,孙天义也进一步确认了西方语言文学的研究方向,多年在此领域着力深耕,获得了斐然的成绩。毕业后他选择前往西外大学教书,成为了一名老师。多年积累后,孙天义最终成为了西安外国语学院的院长。

孙天义

三、致力保护文物,一生赎还父罪

如果说投身教育事业是孙天义本身的理想与热爱的话,那么他对于文物保护的关注就是对于父债的偿还。

在学习到多元的知识开拓视野后,孙天义更加认识到父亲曾经所犯下的错误是多么不可谅解。但他并没有选择责备父亲、与父亲划清界限等做法表现自己的态度,死者为大,孙天义不想再纠缠过多,而是以实际行动开始弥补父亲的过错。

在孙殿英去世后,不慕钱财的孙天义毅然做出了捐赠的举动,他将父亲生前或搜刮或偷盗而来的大量古玩、字画等悉数上交国家,并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筹办中外募捐活动,希望筹款来维修父亲曾经破坏的皇陵,为我国的文物保护工作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时年88岁的孙天义在采访中仍然无可避免对于父亲行为的评价,但此时的他已经学会用更加平和的心态来做出回应,他诚恳地承认父亲当年的盗墓行为使得国家蒙受了难以弥补的损失。

但他同时也认为,文物的流失已无从更改,自己也无法回到过去,代替父亲做出正确的决定。既然如此,唯有着眼于当下,一力承担起文物保护的重责,尽力弥补当年的过失。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