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仁据守江陵期间,孙刘联军采用了各种方式企图破城,结果都被曹仁一一击退。此举不仅令刚刚在赤壁之战中经历惨败的曹操集团有了一年多休养生息的机会,同时也牵制了孙刘联军的主力,使之无法向淮南地区发动入侵,确保了曹操集团在徐州一线的安全。在这场战斗中,曹仁的角色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冲锋陷阵的猛将变成了防御战的能手。
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曹仁奉命调往关中地区,与西北悍将马超进行较量。《三国志?曹仁传》载:“太祖讨马超,以仁行安西将军,督诸将拒潼关,破超渭南。苏伯、田银反,以仁行骁骑将军,都督七军讨银等,破之。”曹仁不仅完成了击败马超的任务,此后又在回到中原之时歼灭了作乱的苏伯和田银。
说到曹仁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一战,就不得不说说发生在献帝建安二十九年(公元219年)的襄樊之战。面对蜀汉名将关羽的猛烈进攻及于禁所率七军被歼的不利局面,曹仁“激厉将士,示以必死,将士感之皆无二”,终于守住了樊城,为后来曹操调集主力进行的大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此后,曹仁又成为曹魏在荆州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曹丕称帝后,又将荆州、扬州的军事指挥权交给曹仁,并先后任命曹仁为车骑将军、大将军、大司马等职。至此,曹仁也成了曹魏帝国的最高军事长官,而曹仁的军事生涯也进入了第三阶段。
令人遗憾的是,前半生所向披靡、从未败绩的曹仁却在第三阶段惨遭失利。这场战争发生在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对手是东吴集团的一位无名小卒,名叫朱桓。据《三国志?朱桓传》载:“黄武元年,魏使大司马曹仁步骑数万向濡须……(朱)因偃旗鼓,外示虚弱,以诱致仁。仁果遣其子泰攻濡须城,分遣将军常雕督诸葛虔、王双等,乘油船别袭中洲……桓等身自拒泰,烧营而退,遂枭雕,生虏双,送武昌,临陈斩溺,死者千余。”虽然拥有兵力上的绝对优势,曹仁却意外地输给了朱桓。这场仗也是曹仁军事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失利。
不过,此次失利并不影响曹仁的历史地位,他依然是汉末三国时期一位攻守兼备、智勇双全的名将。面对吕布、周瑜、马超、关羽这四位悍将,曹仁丝毫不落下风,并且能取得战略及战术上的胜利。晋人傅玄曾经这样评价曹仁:“曹大司马之勇,贲、育弗加也。张辽其次焉。”可见在后人眼中,曹仁才是曹魏集团的头号名将,即便像张辽这样的猛将与曹仁相比也稍逊一筹。这个评价还是非常可观和公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