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双赢”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解

2020-08-26 22:33:30 作者: 传统文化对“

作者:张松法

中华传统文化之理论阐释(十一)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确保每一件事情都能做对而获得双赢,这本身就是一个全人类所面临的普遍问题,可以这么说,人类社会的所有文化,最终都是围绕着解决这个问题而展开的,无一不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创立的。

一,对于还未发生的事情,对于将来要发生的事情,如何在现在就能预判事情发展的结果,这本来就是人类社会所共同面对的难题。

虽然,现代的科学技术,对于物质层面的东西,在很多的领域,已经能够很好的预判事情发展的结果了,比如在射击时,根据几个重要参数,就能准确预言子弹击中的位置,现代气象学对于台风的预测,也达到了较高的准确率。

但是对于涉及到人类社会,涉及到人心的一些事情,现在的人类文化包括现代科学技术,就难免显得力不从心。

若能准确预判事情发展的结果,这个意义就非常非常重大了。比如说,在花二元钱购买彩票时,若能知道肯定能中五十元,相信大多数人会去买,若能知道肯定不会中奖,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去买,若能知道肯定能中五百万,相信人人都会去买。无论对于经济军事,若能在事先就能知道其结果,则人人都可以成为伟人。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史上,就有过“夏尚忠、殷尚鬼、周尚文(一说周尚礼)”的说法。

夏朝的时候,人们认为只要不起坏心眼,崇尚忠信,用好心就能办好事情,就能保证达到好的结果,这就是“夏尚忠”。当然,其结果显然是未必的,好心办坏事的事情也很多。

到了殷商,人们认识到,既然忠信不能保证一定会有好的结果,那就崇尚卜筮好了,通过相信鬼神来卜筮,碰到事情总要先卜筮一下,鬼神总能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了吧,在殷墟中出土的大量卜骨也证实了这一点,这就是“殷尚鬼”。但其结果,当然也是未必的,想依靠卜筮来指导人们的行动,来达到好的结果,就显得太盲目了,甚至有不少是适得其反的。

直到商末周初,周文王姜子牙等人,才确立了以文治世的理念,就是依靠文化把事情做对,依靠文化来恰当适宜的做好每一样事情,就能保证达到好的结果!

尤其重要的是,“周尚文”所指的文化,是一整套的文化理论体系,并不是只抓住一个观念或一个思想就可以了,如“夏尚忠”的“忠”,只要抓住忠信忠诚就可以了,至于条件是否成熟,时机是否恰当,可以不用多管;再如“殷尚鬼”的“鬼”,也只要抓住诚心卜筮就可以了,至于其他的因素也可以不用多管。

周朝的文化就不一样,乃是一整套的文化思想理念,包含了形而上和形而下,包含了道和术,包含了世界观和方法论,包含了智慧的成就和技术的运用,尤其是运用了无我境界上的智慧,用无中生有的功夫,来产生最恰当适宜的方法,这种方法既不是从那里套用来的,也不是从那里学来的,而是完完全全根据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运用自己的智慧功夫而得到的,是无中生有的生出来的,只要有了无我境界上的智慧,有了无中生有的功夫,就可以在不管什么情况下,都能够无中生有的生出最恰当适宜的方法,来保证把事情做对做好,从而达到好的结果,这就是“周尚文”。

所以,商未周初所创立的这套文化,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真正的精华!就是孔子所赞叹的“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也就是这套无我、看清、做对、双赢的文化,也就是抛开自我、看清真相、恰当适宜、利人利己的文化。

简单来说,无中生有这一步在具体的操作上,跟看清的步骤一样,也是在无我的状态下,把自己的思想当成旁观者,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某一个“他”,根据已经看清了的客观真相,再根据自己这个“他”的实际情况,即根据自己这个“他”的种种客观条件、自身实力、优势、不足等等因素,结合已有的专业知识,将这些前提条件按规律罗列好。然后,一个好主意好方法就能够自己从脑海中蹦出来了。

这个能把事情做对的好方法的产生,跟看清一样,都是利用无中生有的功夫,让答案自己从脑海中蹦出来的。

有所不同的是,看清的时候,必须要抛开自我,要抛开自己所有的先入之见和主观成见。而寻找对策方法的时候,就必须把自己的所有情况,都作为已知条件而罗列在内,才能得到一个最符合自己实际的好主意好方法。

这一步的难点在于,除了自己要象局外人旁观者一样的看清外部的客观真相之外,还要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实际情况也当作局中的“他”来看待,也就是说,看清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种种都抛开,而在寻找对策方法的时候,要把自己的种种都罗列在内,难度略有增大。

双赢,在中华传统文化理论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双赢可不是简单的你好我好大家好,还需要注意以下五层意思。

一,双赢是体现在二个地方的:

1,双赢是做事情的目的,是设定的目标。在事情还没有开始做之前,我们对目标的设定,是双赢。

2,双赢是事情结束以后的结果,在我们把事情做完以后,所得到的结果是双赢。

虽然,在很多时候,双赢的目标不一定得到双赢的结果,有时甚至是双输,这种情况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很多的。但如果设定的目标都不是双赢,其结果就更加不是双赢了。

做任何事情之前,首先应该对自己有个追问:我所设定的目标是不是双赢?而且,还要对自己进一步追问:我自己心中所谓的双赢,能不能经得起利害得失的冲击?在没什么利害冲突的时候,我能做到双赢,但在利害得失的冲突面前,我会不会只考虑个人的利益?

在对自己的追问中,一旦发现有自私自利的思想上来了,就马上要从理论上认识到:只有双赢,才能使大家都获得最大的利益,我自己也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如果损害或占有了他人的利益,那事情也就可一而不可再了,甚至一次都做不成;只有坚持以双赢为目标,才能得到长期的源源不断的利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