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怀才不遇,无奈写下一首诗道出心中酸楚,却成千古名作

2020-08-27 16:26:22 作者: 诗人怀才不遇

纵观我国古代诗歌史,你会发现咏怀诗是一大主流。而其中咏叹更多的便是怀才不遇的酸楚。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的制度环境所致。尤其在晚唐,有一大批出身寒门的诗人,他们生逢末世,却又无人举荐,以至于不为世用,一生潦倒。因此他们写诗作文,或诉说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或揭露社会的矛盾和弊病。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贫女》,便是反映封建社会贫寒士人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的一首经典。可能单纯从它的诗题来看,大家对这首诗并不熟悉。但诗中的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我想大家肯定耳熟能详。毕竟成语“为人作嫁”就是出自于这句诗,而它用来比喻空为别人辛苦忙碌,自己得不到一点好处的意思,我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

《贫女》是晚唐诗人秦韬玉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虽然此诗的内容主要是诉说贫女悲惨的处境和难言的苦衷,但是它的主旨却是寄托了诗人秦韬玉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由于这种愤懑和不平能够代表封建社会贫寒士人的共同心声,所以这首诗还含有重大的社会意义。概括来说,秦韬玉怀才不遇,无奈写下一首诗道出心中酸楚,却成千古名作。

《贫女》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首先,我们来看诗的首联“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即贫穷人家的女子从没见过华丽的衣裳,到了待嫁的年龄想要托个良媒说亲却感到悲伤。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便是说,贫女自幼就只能粗衣布裳,从来没有穿过富贵人家的绫罗绸缎。虽然早已经到了待嫁的年龄,却始终没有媒人来帮忙说亲,于是只好主动找媒人说亲,但每次却又因为贫穷而悲伤。

然后,诗的颔联“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即又有谁喜欢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呢?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妆扮。也就是说当时的男子娶妻都注重外貌,而不注重内在。紧接着的颈联“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则是诗人对贫女高尚品格和情调的具体描写。它的意思是说,我自信自己的十指灵巧,阵线活做得精美,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

很显然,这位贫女注重自身内在的修养,不会因为一些外貌上的小事就与他人比较、争论不休。其实,从诗人对贫女的描写来说,这样的一位女子,本该是被世人所珍惜才对。但是现实却很酸楚,不说在古代,就是在今天,这样的女子或男子,往往也很难被珍惜。因此诗人在尾联中便发出无奈的感叹:“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即我恨自己年年用金线绣花,结果都是替富人家女子做嫁衣裳。结合整首诗来看,我们可以知道对于贫女来说,是良媒能托,佳偶难觅,一针一线成全了别人。由此可见,“苦恨年年压金线”不仅是贫女的心中酸楚,其实也是贫女日积月累的苦泪啊。另外,对于诗人来说,贫女其实就等同于寒士。寒士出身贫贱举荐无人,就等同于贫女无人说媒,它们有着共同的苦闷哀怨。

而贫女的“风流高格调”,其实正是寒士所推崇的。然而他们却同贫女一样,不为世用,就算有幸踏入仕途,进言献策,最后也只是成全了某些高官罢了。它所反映出的就是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的制度环境,也是当时社会的矛盾和弊病。所以秦韬玉在这首诗中表现出来的怀才不遇的愤懑和不平,在当时乃至后世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