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震亨说,一个文人哪怕不会弹琴家里也要有一床古琴,这是将古琴上升到文人标配了。确实,明朝一代的文人多爱琴,除了藩王们费力编撰琴谱,文人们也不遗余力地参与到这个活动里来。
除了上面提到的藩王琴谱,明朝流传至今的文人编撰琴谱还有三十多本,平均每三四年就有一本新的琴谱面世,从这个速度与频率能看出明朝文人们有多么热衷于古琴艺术。
除了琴谱,明朝文人还将自己对古琴音乐的技巧与审美理论编写成书,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徐青山的《溪山琴况》,这本书一直到今天都是许多现代琴人的案头必备书籍。
在书中,徐青山作为一个明朝的资深古琴家,将古琴的演奏美学分成了二十四况来详细叙述,这些理论一直到今天依然能够作为学古琴的指导。
明 唐伯虎 《琴士图》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另外,古琴也屡屡在明朝的文人画中出现,代表明朝绘画最高成就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仇英都创作了数量众多的以弹琴操缦为主题的文人画。
这幅唐伯虎的《琴士图》,就描绘了一位文士在深山野林中弹琴品茗的情景,画上的款题写着“唐寅为季静作”,是唐伯虎为他的好友、当时苏州有名的琴师杨季静所画,画中的杨季静身着象征古代高士的衣着,面向流水,抚弦弹琴,神态悠闲安详。
有意思的是,这位杨季静还不止出现在这一幅画中,文徵明《蕉石鸣琴图》,文伯仁《杨季静小像》,唐寅《南游图》,仇英与文徵明合作的《理琴图、琴赋合璧卷》中都出现了他的身影。
如果不是这些文人画家对他的记录,今天的我们很难会知道明朝还有这样一位琴师,所以明朝兴盛的文人画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和推广了当时的古琴艺术。结语
从皇室贵族到普通文人,正是因为他们对古琴艺术的推崇和投入,才使得明朝的古琴文化如此兴盛,明朝之后,清朝的古琴艺术因为统治阶层的不重视而进入相对衰退的阶段,明朝也因此成为古琴兴盛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参考资料:
《明代藩王琴谱谱系研究》许萍
《神奇秘谱》朱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