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古琴文化漫谈 | 明代皇室、文人与古琴艺术

2020-08-27 16:30:13 作者: 明朝古琴文化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郑珉中先生出版过一本《故宫古琴》,收录了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众多传世古琴,其中明朝古琴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不仅传世古琴多,明朝的传世琴谱也很多,现存的近150本琴谱中,明朝就有30多本,这些琴谱的对古琴学的发展有着深远影响。

明朝的古琴文化发展的一个特别之处是,上自皇室大夫,下至文人平民,都对古琴艺术有强烈的热情和喜好,他们对明朝之前的古琴音乐进行了保存和继承,深刻影响了后世琴学的发展。

那么明朝的古琴文化艺术有哪些特别之处呢?我们就从明朝皇室与明朝普通文人这两个不同的阶层来看看,他们与古琴有着什么样的渊源。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明琴“蕉林听雨”明朝皇室对古琴文化艺术的贡献

明朝的古琴文化之所以兴盛,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受到了统治阶层,也就是明朝皇室的的重视,从而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首先,是编纂古琴谱集。还记得金庸的《笑傲江湖》中那本因为看起来很深奥,而被误认为是武功秘籍的古琴谱吗?

那叫做“减字谱”,形成于唐朝,是将汉字缩减一些笔画变成一种符号,来构成古琴特有的演奏谱。

正是因为减字谱的发明,用文字记录保存了三千余首古琴曲,使得今天的我们依然能够复原和感受真正的传统古音乐。但尽管减字谱在唐代就已经发明,真正编纂刊印古琴谱,却是到了明朝才由藩王们引领了这一风尚。

宁献王朱权、徽恭王朱厚爝、保定顺惠王朱珵坦、潞王朱常淓,以及郑王世子朱载堉(他本应继承王位,却坚辞不受)都编纂了系统完整的琴谱留传后世。

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宁献王朱权历时12年编纂而成的《神奇秘谱》,这本琴谱是现存最早的古琴谱,里面收录了很多唐宋时期的古曲,有些曲目甚至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

《神奇秘谱·序》中说:“琴谱数家所载者千有余曲,而传于市者不过数十曲耳。不仅指授者恐有讹谬,故不敢行于市,以误后人。”

宁王朱权说编纂琴谱的初衷,是因为有感于古曲虽多,但世人多不识,流行于世的不过几十曲,还有很多错误,这样的曲谱流传开来只会误导后人,所以他才决心编纂琴谱,正本清源。

明 宁王朱权编撰的《神奇秘谱》古琴谱

其次,是刻印古琴谱集。明朝造纸业和雕版印刷业的规模与技术都有空前进步,刻书风气盛行,但即便如此,大量刻印琴谱并不在普通清寒的文人能力范围之内,而藩王依靠自身丰厚的财力支持,大量刻印高水准的琴谱,有力促进了古琴曲的流传。

第三,是大量监制优质传世古琴。清末民初琴学大家杨宗稷先生的《琴学丛书》记载:“明宁、衡、益、潞四王皆能琴,潞琴最多,益次之,宁、衡最少”。

这些藩王当然不是自己动手制琴,毕竟古琴的制作过程繁琐辛苦、耗时耗力,但是他们因为自己的人脉和财力,可以召集当时最优秀的斫琴名师,用最好的原材料,以自己的名义监制出大量可以传世的优质古琴。

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以为只要是有年头的古琴就一定是好琴,其实不然,次品过了一千年仍然是次品,只有被造出来的时候就是一张好琴,才足以传世。

潞王朱常淓,清人王士祯的 《池北偶谈》说潞王朱常淓 “尝造琴三千张” ,三千张古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寻常文人家中有一张好琴已属不易,这样的大手笔也只有身居王位的藩王们才能做的出来。

这些明代藩王监制的的古琴,有许多有幸流传至今,现今所存的传世明琴远比唐宋琴要多,除了时间远近的关系,另一个原因就是当时的这些藩王们监制了数量众多的优质古琴。

明朝徽恭王朱厚爝所编撰刻印的《风宣玄品》琴谱中 对古琴指法的描绘为什么明朝皇室如此重视古琴文化艺术?

为什么明朝的宗室都如此重视古琴艺术呢?这其中有多种社会原因,主要可以分为两种:

首先,是统治阶级看重古琴的音乐教化作用。宁王朱权在《神奇秘谱·序》中说:“琴之为物,圣人制之以正心术。”孔子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古人认为乐与道德修养是互相影响的,统治阶级认为以古琴音乐为代表的正音能教化、修养自心。

明朝几代皇帝都曾亲自推广琴学,明成祖朱棣还召见民间的琴师入宫为宗室子弟教学,査阜西的《历代琴人传》中记载,明宣宗、明英宗、明宪宗、明孝宗等都极善于弹琴,皇帝的喜好自然会影响到皇室的其他成员。

其次,藩王们为了打消帝王的猜忌,只能投身于文化艺术中寻找精神寄托,以保平安。

明成祖朱棣以藩王身份发动“靖难之役”夺取了皇位之后,以己度人,便对其他手握重权的藩王进行削藩,严加控制防范。

这些失去军政权力的藩王们为了保命,只能韬光养晦,比如《神奇秘谱》的编纂者宁王朱权,是朱棣的弟弟,朱棣继位后对他百般刁难,《明史》记载朱权为了避祸便“构精庐一区,鼓琴读书其间,终成祖世得无患” 。

在这样的双重作用下,明朝皇室成员对古琴的热情一直兴盛不衰,不管他们开始是因为什么原因而投身于古琴艺术中,但结果是他们确实极大地兴盛和发展了明朝的古琴艺术。

明 杜堇 《梅下横琴图》描绘文士在梅树下对月弹琴之景 上海博物馆藏明朝文人阶层对古琴文化艺术发展的促进

说完了皇室,再来看看明朝的文人们与古琴又有怎样的羁绊呢?明代书画宗师文徵明的孙子文震亨在其所著的《长物志》是这样说古琴的:“琴为古乐,虽不能操,亦须璧悬一床。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