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张良刺杀秦始皇,还得从公元前230年说开去。那时,秦灭韩,开启横扫六合的征程。秦始皇统一之后,六国中很多贵族并不服气,并且由于秦始皇在位期间十分迷信,为了避害,他不安于宫廷,一生曾有过五次大的巡游。
公元前218年,趁始皇帝第三次东巡,张良在博浪沙刺杀始皇帝失败。本文主人公张良,字子房,原韩国贵族,其祖父张开地为韩昭侯,韩宣惠王,襄哀王时期的丞相;其父张平是相厘王,悼惠王的丞相。众所周知,张良因韩国亡国破家之恨,意图刺杀秦始皇。
图为秦兵马俑像
这就需要谈到:秦灭六国,最恨秦的是什么人?
平民百姓之家,反正都是被盘剥,换了谁可能都是差不多的怨声载道,可是六国的旧贵族们就大不一样了,他们原本安安稳稳的人上人的贵族生活,瞬间消失不见,说不定几代人积累的家财,也在被强迫迁徙的过程中散尽。所以可以说,这一些人,每时每刻不在想着,要是把始皇帝杀了,秦国跟着灭亡,该多好啊!散去的财富、权力、地位,不就都回来了吗?所以他们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证明他们了不起的贵族地位,更是要把失去的东西亲手夺回来!
可,张良,就是这样的人!
他祖父张开地和父亲张平连续当了五代韩王之相,大概是权倾朝野翻云覆雨的。可惜张平死得早,张良在韩国没当上大官,韩国就灭亡了。大好的前途化为泡影,张良对怎能不始皇帝恨之入骨!张家毕竟当了多年的官,有些积蓄,所以张良把家财都花在反秦事业上,连弟弟死了也顾不上埋葬。可是他具体干了什么,记载并不多,但我们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决定过,要刺杀始皇帝!
当时盼着始皇帝死大概都形成了一种风潮。
恰好,当时张良曾在淮阳学礼。一日,他巧遇一位高人——东方沧海君,两人相谈甚欢。席间,张良说:“我想要刺杀秦始皇,但是因为秦始皇警惕性很高,平日里安防工作很少有漏洞,想要刺杀他很难,你有什么好主意?”
于是,沧海君给他推荐了一位力士,并为其打造了一只120斤重的大铁锤,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就等时机。不久,张良就获得秦始皇第三次巡游的消息,他十分兴奋,觉得谋刺的机会来了。
经过多方打听,好不容易才得到秦始皇精准的巡游路线,开始选择行动地点。
影视剧中的张良形象
之所以选择博浪沙,是因为他们踩点后发现,它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博浪沙的路面沙丘起伏所以秦始皇的车队的速度就会降低,而且北面是黄河,南面是官渡河,芦苇丛生,这一带路面狭窄,沙丘起伏,秦始皇巡游车队在此只能单车行走,且车的速度不会很快;道路两旁草木茂盛,比较隐蔽,适合突袭;另外,此地北临黄河,南靠官渡河,芦苇丛生,适合作案后逃跑。
前218,始皇帝第三次出巡,他们打听到了这次出巡的路线,张良和力士商定后就躲在路边,瞪大眼睛,看得准准的,结果是一击必中,但击中的不是秦始皇乘坐的龙车,而是他的一辆副车。这两辆车是一模一样,乃是秦始皇故布的疑阵。力士判断失误,砸烂了的是空空如也的副车。
原来,当时按照君臣车辇规定,天子六驾。秦始皇的马车是用六匹马拉的“天子六驾”,大臣“四驾”就很容易区别。但是未曾料到,秦始皇生性多疑,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早早的做了准备,准备了多辆副车,每辆都是由六匹马拉的,就容易混淆刺客。据说这一方法是由原来秦国的国尉尉缭准备的。
秦始皇的车架临近博浪沙,张良与大力士就做好了狙击秦始皇的准备。但最终击中的是伪装的车驾。秦始皇大怒,下令全国缉捕刺客。
图为古博浪沙遗址
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便是如此。历史上有记载的刺秦只有三次,荆轲和高渐离都是作了有死无生的打算;唯有张良在行刺失败后成功逃脱,并且逃过秦始皇“大索天下”的追捕。博浪沙这一击,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三次刺秦中,刺客唯一成功逃脱的。
正因为这次谋刺的失败,似乎让张良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靠个人的力量是对抗不了强大的秦国,只有改变策略,团结更多的反秦力量,一起推翻暴秦政权才是根本。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投奔到反秦义士刘邦的麾下,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战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后世敬其谋略出众,称其为“谋圣”。
而古博浪沙,这个原本荒蛮的小地方,因为这场动人心魄又以失败告终的刺杀运动,而名扬了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