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你是否也跟小编一样:
怀念儿时纳凉的庭院,
一缕乡间的清风,
一把奶奶的蒲扇......
今天,
小编要给大家推荐一个村庄,
这里群山环绕,
面朝水库,
清风自来,
不用电扇和空调,
是避暑纳凉的一个好地方。
在永康北部,有一个千年古村,名叫泮川村。泮川村隶属唐先镇,当地俗称“泮石”。据《永康县地名志》记载,泮川,别名泮石。原村东有条大路,沿山濒溪,旁有一巨石,悬伸道路上面,阻碍交通。其后,有人将巨石爆破,遂名村为“破石”,后雅化为泮石,现衍称泮川。
该村历史悠久。相传泮川村的始祖周恺,讳凤,字杉仪,号石崖,生于北宋靖康丙午年。自金华泮塘游迹到永康泮石,见该地五指盘龙白象伴回,觉得此地是立庄建族的佳地。于是,他便启建茅庐、勤耕苦读、代代兴传,为了不忘祖宗泮地之泮,特命其曰泮川,喻盛大也川,取源流不息之义。
站在泮川村的村口,一眼望去,便是满山的绿色,这里三面环山。村旁,有一个一眼望不到边的水库,正因为如此,即使是炎热的夏日,进入泮川村就能获得清凉。村里的房子沿着地势高低起伏、错落有致,俨然一座“小山城”,别有一番风味。伴着清风,山上的树林里传来阵阵清脆的鸟叫声,这一片田园风光,让人仿佛置身于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俯瞰泮川村,村子呈T字结构,在东南两侧各有一条山溪,当地人称“前溪”“后溪”,沿村旁蜿蜒流淌,象征着潺潺泮水,川流不息。
沿着大路一直往前走,一棵老樟树吸引了我们的注意。老樟树枝叶茂盛,姿态优美,倾斜着身子,仿佛向来往的路人倾诉着过往的故事。该村党支部书记周雪竹告诉我们,这棵樟树树龄380年。老樟树所在的位置是原来的村口,曾经,这里熙熙攘攘、人来人往。这条村路原来是附近村民通往东阳林村、黄田畈、义乌鱼曹头村的必经之路。
泮川村人文底蕴深厚。这里有一座700多年历史的古祠堂——周氏宗祠。周氏宗祠坐东朝西,占地620平方米,两进结构,建在村中一处高高的台地上。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周氏宗祠的大门两边有四根高大的旗杆。宗祠门口高高悬挂着“宗祠”牌匾。
“在我们周氏宗祠里,还‘藏’着一块‘川堂石’呢。”周雪竹告诉记者。
自古以来,只有府堂、县衙大堂方能摆设“川堂石”,以促来者见到“川堂石”后心生尊重、敬畏之意,使厅堂更显庄严、肃穆。
而周氏宗祠虽非府堂,其内也有一块石板,平铺在宗祠地面上,其石长1.5米,宽0.6米,厚0.2米,此即明嘉靖皇帝所赐“川堂石”。
据《泮川周氏宗谱》所载,明世宗嘉靖年间,泮川村周勤创办“仰屏书院”。在求学者中,有王崇、程文德两人好学上进,周勤很是喜爱,视两人为亲子资助。王崇、程文德亦认周勤为义父。
在周勤教诲下,王崇与程文德学业非凡,书法出众,于嘉靖八年荣登亚元(古代科举乡试第二名至第十名)、榜眼(古代科举殿试第二名)。王崇中亚元后,为感谢仰屏书院恩师教诲培植之恩,特向皇帝奏章,喜得御赐“川堂石”。由王崇奉旨,将“川堂石”直铺泮川周氏祠堂正中地面上。勉励周氏后裔奋发上进、堂堂正正做人。
恰巧当时泮川周氏宗祠竣工,程文德亲笔手书“宗祠”牌匾挂于周氏祠堂门口之上。
周氏祠堂内,横梁上悬挂的一块块牌匾十分引人注目。
据《周氏宗谱》记载,周氏宗祖濂溪公,为官30多年,廉洁奉公,以名节自重,严格要求自己,其人品甚高,胸怀磊落,为官所得俸禄基本用于救济贫困乡民和困难亲友,深受百姓拥护和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