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的起义队伍,席卷天下并建立大顺王国,为何坐不稳江山?

2020-08-28 16:28:14 作者: 李自成的起义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这是两千年封建历史佐证过的道理。一个王朝从兴盛走向衰落,然后在农民起义的浪潮之中土崩瓦解,是两千年来中国封建王朝不断更迭的基本模式。

但如果稍微留意一下,就能发现,虽然推翻一个王朝的,总是农民起义,但最终坐稳江山的,却不一定是农民起义的领导人。

比如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反抗秦朝暴政,最终坐稳江山的却是刘邦。汉末黄巾起义瓦解了汉朝,但最终坐稳江山的却是曹操,凡此种种,盖莫如是。就连号称得国最正的明朝,实际上还是朱元璋中途通过去了马皇后,得了起义军的领导权,最终才得到天下的。

要说历史上真的是农民起义一统天下的,大概只有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了。可大顺王朝仅仅存在几十天以后就覆灭,这是为什么呢?一、 与其他朝代的农民起义军相比,李自成的起义军从打出旗号,到最后建立大顺朝,领导地位并没有被世家豪强抢夺

李自成起义的原因,实际上与历朝历代农民起义并无不同。明朝末期,朝廷政治腐败,官员贪腐成风,再加上天灾不断,老百姓过不下去了,自然就要造反起义,这是大势所趋,谁也不能阻挡的。

但纵观历史上数次农民起义,往往呈现出一个结果,就是单纯的失地农民掀起的农民起义,声势往往很浩大,但结果却并不如人意,要么被朝廷早期就给镇压了,要么发展到后来内部自己分裂,然后被豪强们占据了领导权。

总之一个很特殊的历史现象就是,最早起义的那些农民军,通常都无法坚持到最后,得到天下。但这一点在李自成这里出现了意外。

李自成起义之前,实际上明朝已经陷入了危险之中,各地小的起义也是不断爆发,但还没有形成一种王朝末日,遍地狼烟的气氛。直到李自成的打出闯王名号,开始起义以来,才算是揭开了明末农民起义大的浪潮。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自成应该算是明末较早的一波起义军了。而从最后的结果上看,直到大顺王朝建立,李自成的起义军领导地位,还没有被世家豪强们占据,说的直白一点,这支军队的构成成分,还是比较纯洁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在中国古代那么多次的农民起义之中,李自成的大顺王朝还算是比较成功的。二、 李自成之所以能够保持在起义军之中的领导地位,是因为他这支起义军与历史上其它农民起义不同,从一开始就有一定的组织性

如果仔细研究历史上很多次农民起义,就会发现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每个王朝最初的起义军,往往是社会最底层的人士掀起的,比如秦末的陈胜吴广,就是戍卒。

之所以会呈现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在一个社会之中,越底层,受到的各种压迫越重。造反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有活的可能,谁又愿意去冒着死的风险去造反呢?

只有那些真正活不下去的人,才会在王朝末期的腐败里,被迫的起义造反。但这样的人往往也有一个弱点,那就是造反没有太大的野心,只是为了能活命。所以等到起义军逐渐壮大的时候,这些最早的造反派,就很容易失去目标。

而在此过程之中,那些英雄豪杰们,其实就是世家豪阀之中,有一定见识,想要改朝换代的人,就取代了起义军的领导地位。因为他们有着明确的目标,也有相应的智慧去建立各种制度,重新打造一个新的国家。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所以早期的农民军领袖才容易被取代。但李自成的大顺不同,他本身就是驿卒,随着他造反起义的核心,就是被崇祯皇帝裁撤掉的十数万驿卒。

明代的驿卒,实际上有点类似于今天的城管,这些人虽然在社会上不见得有什么地位和财富,但毕竟是一个准军事组织,其内部本身就有一定的组织性。

这就造成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从一开始,内部就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体系,这个组织体系还具有较强的排他性,因此能够一直保证这手里的起义军领导权,并最终建立大顺王朝。三、 李自成队伍之中,由于驿卒带来的组织性,也隔绝了社会其他阶层进入统治核心,所以本身的建设能力和后勤能力不足

所谓成也萧何败萧何,李自成起义队伍之中的组织性,决定了他在起义迅速发展壮大的过程之中,一直能保留着自己的领导权,但也决定了他以后的迅速覆灭。

这是因为造反虽然经常被叫做农民起义,但并不是只有农民就足够的。对于这些饱受压迫,习惯了被管理而不是管理别人的农民来说,想要瓦解一个政权,并不算太难,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破坏力十足。

但是同样的,仅靠农民起义军,就像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国家体系,后勤体系,却无未免有点不现实。而后来大顺王朝的覆灭,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只有真正团结社会各个阶层,在接纳了包括读书人,地主阶层,商人等在内的所有群体,一起努力的时候,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但这样一来,却又难免被别人抢了起义军领导权。四、结语: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