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西北怀古

2020-08-28 20:36:38 作者: 晋西北怀古

五、五台山祈福

说起五台山,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算是既不信佛,也不信教,那也阻断不了去五台山探秘的兴趣,我即是如此。

五台山是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中华十大名山,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世界五大佛教圣地。《名山志》载:“五台山五峰耸立,高出云表,山顶无林木,有如垒土之台,故曰五台。”五台山景区范围太广,寺庙太多,游人一般都是选择性的前往游玩,其算是信徒也是有目的地的前往朝圣祈福。因为是热门景区,各类客栈、旅馆、酒店众多,所以去那里旅游不愁找不到住宿,同类住宿价格也基本一致。

代县离五台山并不远,只有200来公里,不知何故,汽车站居然没有五台山的直达车,所以我也就只能包车前往。后来才知道可以坐火车直达,在火车站也有直达汽车,看来我是被汽车站员工伙同私车司机欺骗了我。可恨的是,这司机只把我送到五台山景区大门,从景区大门到五台山中心台怀镇还有5公里的路程,没有公交车,只能靠走路,或拦车前往,所以如果包车前往,一定要说清楚到台怀镇。

五台山的显通寺、塔院寺、文殊寺、殊象寺、罗睺寺是五台山最著名的五大寺,黛螺顶是台怀镇的制高点,是俯瞰台怀镇全景的最佳去处,在外围的南山寺、龙泉寺、金阁寺是比较有特色的三个寺,它们呈三角形布局,三角形的中间就是台怀镇。以前外围三个寺都有环保车可去,后来与当地私家车发生矛盾,造成全镇环保车全部停开,所以到外围三寺只有包车或拼车,才有可能前往。

我的行程是从外围三镇开始的,首先到南山寺。南山寺有两个通道可以上去,一条是走正门,爬石梯上山,另一条是盘山石路,开车可以直达后门,我就是从后门进去的。

南山寺是五台山的一座大寺,距台怀镇约2公里。该寺始建于南北朝时的梁,整个寺院共有7层,分为三大部分,下三层名为极乐寺,中间一层名为善德堂,上三层称作佑国寺。其规模之大在五台山首屈一指,而且悬于陡峭山坡,层次分明,错落有致,各殿之间迂回曲折,小径通幽,令人有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佑国寺在最上面,这里可以凭栏远眺五台中的四台,也可俯瞰整个南山寺的全貌,这里的汉白玉石雕遍布寺庙,精妙细致,值得仔细品味,雕刻之多,为五台山寺庙中的一绝。中间层的善德堂基本是一个过堂,最下面的极乐寺烧香拜佛的人比较多,据说大雄宝殿上的”真如自在”四字,为慈禧皇太后御笔。

在代县还有一个始建于唐朝的文庙,离长途汽车站不远,也算是游客的必打卡之地,该庙共有三重院落,前院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戟门、泮池等。中院是文庙的主体建筑,内有祭祀孔子的大成殿,金碧辉煌,布局疏朗,大成殿两侧的房舍,原本是学生读书的地方。后院则是祭祀历代大儒的地方。前院有现存唐代古槐两株,历经沧桑仍枝叶繁茂,尤其北面古槐树心已空,仍生机勃勃,千百年来被民间视为代州文脉灵气所在,吸引古今众多考生在树上挂红许愿。中院正北为大成殿,大成殿的正中为孔子彩塑,左右设曾子、孟子、颜子、子思“四配”彩塑。文庙布局基本完整,颇具规模,现存建筑为明代遗构,个别建筑为清代所筑。

其它有点规模的古建筑,有始建于隋仁寿元年的阿育王塔,和在老爷庙街上,建于元代的武庙。

雁门关在代县的北边,离县城约20公里。代县北部的内长城蜿蜒起伏,犹如一条苍龙,将雁门山、馒头山、草垛出连成一体,北拒塞外高原,南屏忻定盆地。素以关山雄固、军事要冲而闻名于世。这里峰峦叠嶂,山岩峭拔,峡壑阴森,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传说,因这里山太高,大雁南来飞往,只能从此关隘飞过,因而得名雁门。关城雄踞于危峦绝峰之巅,两边峻峰对峙,其形若门,东西两面将十八隘连为一体,真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关城周长1公里,石墙高7米,洞门三座,乃东门、西门和小北门。东门额匾刻"险"(天险),门上建雁楼,门外东侧,建有靖边寺,祀将赵李牧。西门匾刻"初"(地利),右侧建有关帝庙。小北门额横刻"雁门关"三个大字,左右镶嵌砖镌联语一副:"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寨尊崇第一关。"关城正北为营房,东南有校场。整个关城位置险要,建筑雄伟。关城左右边墙雉堞,烽墩壕堑,诚有"城随山势转,关并塞云齐"之威。其实除了雁门西楼以外,其它建筑基本上都是后来新建的,当然气势在那里,还是能给人有古关的感觉。

不过我去的那天,正好赶上大雨,从南大门进去要走好几公里的山路,越往上走雨雾越浓,雨也越下越大,浓雾中隐隐露出建筑和树木部分的轮廓 ,这是一个高台,走进去看似乎是个观音小庙,清秀洁白的观音菩萨,孤独地坐在莲花台上,凝视着外面分不清世界的雾雨,整个山峦上只有我与观音相伴,点根烟算是给菩萨上了一柱香,默默地对视了几分钟,再次进入雨雾中。此时的能见度非常低,是所以不得不小心翼翼在岩石铺就的路上慢慢攀行,大约又走了20多分钟,在拐弯处终于看到了一架破败的板车,板车后面岩壁上雕刻着“雄关雁门,天下闻名”八个苍劲有力的草书,它的旁边有一块镶嵌在岩石的石碑,上书“雁门关”。地下的路已不是人工铺就的石块,而是削剥的天然大石头,凸凹不平的石头上,两条车撤深深地印在了这块巨石上面。再往前走,正面有一个石阶梯,阶梯上是一栋庙宇式建筑,这就是传说中,祭祀战国名将李牧的靖边祠,祠宇建筑规模不大,山门前有石砌平台,上竖石制旗杆一副,设石狮一对,正中左右各筑踏朵台阶,并配以石雕石栏柱石栏板。这里面供奉的不只是李牧,还有薛仁贵、杨家将等西周至明朝2600多年间守关名将。同样,在整个庙宇里看不到第二个人。庙宇正好在雁门关的东门下,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现在看到的是后来修复重建的。攀上城楼,四处仍然弥漫在浓雾中,除了附近隐约可见的城楼、庙宇、树木,其他的什么都看不见,雨还在下,鞋和裤子早已湿透,在这渺无人烟的雨雾中,不知不觉地产生了恐怖感。在这2600多年的硝烟中,雁门关前游倘着多少游魂野魄,想想就有点恐惧,因而就此返回。虽然没有看到完整的雁门关,但也算是了却了一个心愿,尽管有些遗憾,却为下次留下了借口和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