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九华四俊”交游考(上)

2020-08-29 08:16:01 作者: 原创 “九华

原标题:“九华四俊”交游考(上)

吴振华

第782期

“九华四俊”是晚唐的一个较为重要的诗人群体,他们分别是许棠、张乔、张蠙、周繇。四人均来自皖南九华山周边地区。四人均出生贫寒,困顿科场几十年,人生经历坎坷。对于他们的生平记载,文献中记载甚少。《新唐书·艺文志》录张乔、张蠙诗歌各二卷,许棠诗歌一卷,未著录周繇集,《直斋书录解题》录周繇诗歌一卷。有关其生平事迹的资料散见于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等书中。

一、“九华四俊”的称谓由来

“九华四俊”之名,最早见于清徐松《登科记考》中,此书卷二三云:“《永乐大典》引《池州府志》云:张乔,字伯迁,时李频以参军主试,乔及许棠、张蠙、周繇皆华人,时号‘九华四俊’。” 而这一称呼并不见于唐人载述,除《池州府志》提到外,当时其他文献却只字未提。《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成祖永乐年间,而所引用《池州府志》的数据源,时间应该远远早于明代永乐时期。“时号‘九华四俊’”一句,说明在“李频以参军主试”时,已经有这一称谓。晚唐时期,皖南九华山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名人众多,如费贯卿、杜荀鹤、顾云、康骈、殷文圭等。为什么称呼此四人为“九华四俊”呢?

据王定保《唐摭言》卷十《海叙不遇》载记:“咸通末,京兆府解,李建州频主京兆府试,同时有许棠与乔,及俞坦之、剧燕、任涛、吴罕、张蠙、周繇、郑谷、李栖远、温宪、李昌符,谓之十哲。”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在“张乔”条、“任涛”条与《唐摭言》记载相似。《唐摭言》中《争解元》条曰:“同华解最推利市,与京兆府无异,若首送,无不捷者。” 许棠终于在次年进士及第。由此可见,“九华四俊”都参加了同一年的京兆府解试,按《唐诗纪事》卷六八《公乘亿》所载,许棠进士及第的时间应是咸通十二年(871), 则四人同时参加解试当在咸通十一年(870)。唐代京兆府和全国各州郡向朝廷“解送”人才的时间是当年十月,以应次年春天的会试。按“咸通十哲”有十二人,其中就包括“九华四俊”,他们在解试中的排名,分别位于第一、第二、第七和第八,四人又来自同一地区,“九华四俊”得名当与此有很大关系。

张乔,《唐才子传校笺》卷十《张乔》条,考出张乔是青阳人,根据《唐才子传》记载:“乔隐居九华山,池州人也。有高致,十年不窥园。” 据九华山所在地青阳,进而得出张乔为青阳人的结论不够准确。按《唐才子传》所述,张乔是池州人,池州府治在秋浦。《旧唐书》卷四十《地理志三》,江南西道池州,州治秋浦县 。张乔应该是秋浦县人。张乔早年有隐居九华山的经历。晚唐许多名人早年都曾隐居九华,像池州石埭人杜荀鹤,早年就隐居九华山,他青少年时与顾云、殷文圭等读书于九华山,后来又到庐山读书。晚唐池州属县有四:秋浦、青阳、至德、石埭。《唐才子传校笺》卷十《张乔》条,考证其为池州青阳人 ,这一观点不够准确,池州属县只有秋浦临江,在诗作《将归江淮书》中所描写“郡因兵役苦,家为海翻移”。唐人习惯用海称江。张乔家在江边,说明张乔因为兵役而搬家。再如《题友人林斋》中描述“吾庐近溪岛,忆别动经年”,更说明了家在江边。明代嘉靖《池州府志》卷七《人物篇》记“贵池张乔”,明代贵池即为唐代秋浦。汤华泉《张乔考论》一文考证出张乔家在梅根(即今梅埂)、清溪(即下清溪)一带,认为张乔是秋浦县人,此论更为准确。

张蠙的籍贯争论很多。《唐才子传》卷十:“蠙字象文,清河人也。”《十国春秋》卷四四所载同。而《永乐大典》所引《池州府志》认为张蠙为“华人”,考虑到池州州治在秋浦,张蠙应为池州秋浦县人。和张乔一样,张蠙也有诗描述其家在江边,如《投翰林张侍郎》:“举家贫拾海边樵,来认仙宗在碧霄。”《叙怀》云:“月里路从何处上,江边身合几时归。”张海《张蠙考略》一文指出,“池州说”较为可信。《郡斋读书志》《唐才子传》言其为清河人,则不知所据。很可能清河是其郡望,而非桑梓。周祖撰、贾晋华认为:“疑清河乃就郡望而言,其实际籍贯为池州。”⑧而池州只有秋浦位于江边,张蠙和张乔一样,当为池州秋浦县人。

许棠籍贯为宣州泾县。《文献通考》卷二四三《经籍考》七十,“许棠集一卷”下列陈氏云:“唐宛陵许棠文化。”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九《诗集类》同。而《唐诗纪事》卷七十《许棠》条云:“许棠,字文化,宣州泾县人。”许棠为宣州泾县人还是宛陵人?《旧唐书》卷四十《地理志三?江南西道》条,宣城本汉宛陵县,隋时改为宣州,县界有陵阳山。《通典》卷一八一《州郡十一?宣州》:“大唐为宣州或为宣城郡,领县十:宣城,汉宛陵,有敬亭山……泾,汉旧县,故城在今县东,有泾水、陵阳山。”⒒这在许棠诗歌中有所证。许棠晚年作有《冬杪归陵阳别业五首》,诗中陵阳为陵阳山,又据《忆宛陵旧居》“旧忆陵阳北,林园近板桥。”可知许棠家即在陵阳山北麓。《秋日归旧山》,许棠从边地回乡,“旧山”就是陵阳山。

关于周繇籍贯,据《唐诗纪事》载:“调池之建德令,李昭象以诗送曰:投文得仕而今少,佩印还家古所荣。” 李昭象为周繇好友,周繇为建德人,当可信。据嘉靖《池州府志》卷七《人物篇》,周繇为建德人。按《十国春秋?地理表上》:“建德,旧为至德,杨吴改为建德。” 据陶敏《晚唐诗人周繇及其作品考辨》,晚唐有两周繇,字为宪者,实为元繇,而字允元者,当为“九华四俊”之一的周繇,为池州至德人。

《永乐大典》引《池州府志》称“乔及许棠、张蠙、周繇皆华人”,意思并非指四人是九华山人。其实他们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九华山人,九华山在唐代经过李白、刘禹锡等文人宣扬之后,声名鹊起,成为宣歙道(四俊都在这一地区)著名的佛教圣地和风景名胜,而“九华四俊”恰恰来自这一地区。九华山在一定程度上就成为这一地区的代名词。同时代乡人杜荀鹤,字彦之,自称九华山叟,亦称九华山人,池州石埭(安徽石台县)人。好友顾云《唐风集序》云:“大顺初,皇帝命小宗伯河东裴公掌邦贡,次二年,遥者来,隐者出,异人俊士始大集都下,于群进士中得九华山人杜荀鹤,拔居上第。”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