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曝衣,张爱玲的《更衣记》,与古代七夕后的曝衣习俗
晒衣服应该是每个主妇每天都有的事情。现代化的生活,高楼起居,洗衣机有自带甩干功能,服装更是一年一季的流行,哪里用得着专门挑日子晒衣裳?
但是中国的古代,秋天,晒衣裳成为风俗,是件大事。
自从原始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生产力发展,人们的辛苦会有结余,在家庭的财产上,仓库里有过冬的粮食,柜子里有多的衣裳。但是中国大部分地区处在四季分明的亚热带和温带,服装纺织品的储藏和保护是重大的难题。一件衣裳,千丝万缕,人工缝纫而成,那时能住在高楼,是一种神仙的奢侈。夏天来了,秋冬春的衣裳和用具会储藏起来,然而五月梅雨,六月骄阳,如果不仔细打理,秋天重新穿时,会发现可能出现霉变腐烂。尤其贵重的丝麻纺织品,不但不能穿,还会致病。
古代的秋天来得比现在早,常常农历的六月下旬,七月上旬就立秋。立秋重要的特征已经为当代人忽略,就是太阳虽然大,而空气中的水分已经减少,而习习吹过的西风,更有收潮的作用。太阳在云层和水汽少的时候,紫外线直接作用在服装纺织品上,起到天然杀菌的作用。
七夕作为古代一个隆重的风俗和节日,少女们乞巧,晾晒自己新的手工,家庭主妇也没有闲下来,将家里能晒的都搬到户外晒。在物质珍贵的时代,这中间自然不发财主炫富的夸耀。
阮籍是三国时代的人,他们家族聚居,以道路为界,有明显的贫富划分。住在道路南边的都是阮家的穷人,而北边的都是阮家的富豪,当然这种划分现在也是以小区为界,在很多国家都会出现富人区和穷人区,古今有之。7月7号七夕节的那天,天气很好,北边的阮家,在太阳底晒的都是绫罗绸缎,光彩夺目。阮籍看到了,他在家里,翻出了竹竿,也把自己的粗布牛鼻裙在庭院里。别人嘲笑他,你没什么晒的就不晒吧。阮籍说,晒衣裳是风俗,我穷但也要晒啊!晒衣之日,人人平等。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上〈任诞〉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竿挂大布犊鼻裈于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唐朝的李商隐,以情诗享誉当时与后世。每年的七夕,他都是相思缠绵,但有一年他受了打击。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
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
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唐朝李商隐《七夕偶题》
我们知道李商隐身世很漂泊,他这一辈子有20多年来,都在给即将破产的各种公司打工,所以很多七夕都是在远离长安的边远地区度过,比如太原,桂林,四川,也都是在不那么靠近市区的地方,所以尽可以发挥七夕和感情的想象。这一次好不容易回到家里,准备和太太过七夕。发现长安城真的实在是热闹了。千家万户花果飘香,笙歌无数,天上一轮明月。明天肯定家家户户晒绫罗绸缎,没有对比没有伤害,他在三四线拿的薪水,让太太在长安生活,明天晒什么?他只能和阮籍一样晒牛鼻裙,说穿了就是打工的衣裳。
但是李商隐也没有什么可以过分懊恼的,因为穷人多。
“欲就东林寄一身,尚怜儿女未成人。
柴门客去残阳在,药圃虫喧秋雨频。
近水方同梅市隐,曝衣多笑阮家贫。
深山兰若何时到,羡与闲云作四邻。”唐朝司空曙《闲园即事寄暕公》
司空曙和李商隐一样,儿女没有成人。所以生活非常的节俭。虽然他住的地方是田园,这个比李商隐的压力轻一点,但是晒衣服的时候,也觉得自己和阮籍差不多。
白居易的状况其实更惨,因为他本身就不大富裕,结果被贬谪到江州。拖家带口。江陵雨水多,所以他不得不晒。可以看到他们夫妻两个搬家是所有零碎都搬了来,这里面居然有十八年恋人给他做的绣花的鞋。
“中庭晒服玩,忽见故乡履。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因思赠时语,特用结终始。永愿如履綦,双行复双止。自吾谪江郡,漂荡三千里。为感长情人,提携同到此。今朝一惆怅,反覆看未已。人只履犹双,何曾得相似可嗟复可惜,锦表绣为里。况经梅雨来,色黯花草死。”
第一我佩服这对夫妻的节俭,第二,我也佩服白居易的长情,那双鞋翻出来的时候,几经梅雨,色泽黯淡,上面的花草都已经毁了。虽然无可晒,白居易就晒出了缠绵惆怅的感情。第三我肯定是佩服白太太的大度。这种东西,如同小强,哪个家庭主妇能忍?要不实在是生活艰难,白太太节俭,压根管不了这中间的故事。
只有纳兰性德小气,这贵族大公子居然不肯晒衣裳。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说着凄凉无算。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余缝绽。莲粉飘红,菱花掩碧,瘦了当初一半。今生钿合表予心,祝天上人间相见。“清朝纳兰性德《鹊桥仙》
之所以纳兰性德,不肯将有过妻子手工针线的衣裳拿出去晒,是怕日光消耗了最后的遗留,那衣服上有妻子的手工有妻子的味道。这倒是分外感人。只是,古代的纺织品,天然材料居多,太阳虽然不算是最好的杀菌产品,但是比起霉菌的腐蚀,太阳晒晒还是必须的。
最美的晒衣裳,当然是张爱玲的《更衣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