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铸币
战国时期,主要有四种青铜铸币:布币、刀币、贝币、圜钱。古钱币研究者根据布币的外形特点,将布币大体分为空首布、平首布、圆首布三类。
空首布出现最早,根据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分为平肩弧足→斜肩弧足→耸肩尖足。春秋时期晋、周、郑、卫、宋等国就已经开始铸造了空首布,战国时期韩、赵、魏瓜分晋国后继续铸造了一段时间,所以历史上铸造的总量应该是非常庞大的,考古发现的各类空首布已有一万多枚。
平首布是由空首布演变而来,布币的首部由宽厚的空首变为薄平的实首。是战国时期韩、赵、魏的主要青铜铸币,燕国也铸造有小方足布。分为平首桥形布、平首锐角布、平首尖肩尖足布、平首平肩小方足布等,圆首圆肩圆足布和三孔布在研究时也归入平首布,三孔布的外形也是圆首圆肩圆足,只是在首部和两个足部各有一个圆孔,所以叫三孔布。这些布币上有的会刻有“半釿”、“一釿”、“二釿”等币值重量标度,但其实际重量往往与币值重量标度不符,且随着时间推移,货币重量越来越轻。
三孔布
此外,楚国还铸造有两种布币,个头大的面文“殊布当釿”,意为一枚这种布相当于一釿;个头小的背文“四布当釿”,意思就是四枚这种布相当于一釿。“釿”是三晋的货币单位,楚国铸造这种特殊布币,大概是为了方便与三晋的贸易。
刀币,齐、燕、赵、中山等国都有铸造。春秋时期齐国就已经铸造有齐大刀,齐大刀的名称来源于这种刀币都带有“大刀”二字,如“齐大刀”、“即墨之大刀”等,且形体也较大。目前出土的齐大刀基本都在文献所载的齐国境内,数量达万枚以上。齐国境内出土还有“截首刀”,外形上犹如尖首刀的刀刃部分被斜着截去一般,但出土数量相对较少。中山国有尖首刀和钝首“成白”刀,“成白”刀的币面上刻有“成白”二字。赵国铸有圆首刀和尖首刀。
刀币中最出名的是“明刀”,齐、燕、赵三国都有铸造。有学者认为,“明刀”的“明”与“盟”相通,或许就是三国会盟协商定下来共同铸造这种刀币,便于贸易往来。所以三国“明刀”的形制和文字字体虽然不同,但都有“明刀”二字。这种“明刀”的铸造数量非常巨大,仅出土的燕明刀就达20万枚以上。
明刀
贝币,主要是楚国铸造,又称蚁鼻钱、鬼脸钱。呈海贝形状,铜贝上一般刻一个字,有“巽”、“行”、“君”、“贝”等十几种,也有刻多个字的,还有不刻字的。“古者货贝而宝龟”,战国时期贝壳和龟壳已经罕见作为货币出现,但在楚国,青铜铸币的形状就是贝壳,金币的形状则是龟壳。
刻有“行”字的楚国贝币
圜钱出现时间较晚,主要流通于战国中后期,列国几乎都有铸造。共同特点是呈圆形,圜钱中间的孔则有圆孔和方孔两种。圜钱上有的刻地名,有的刻币值或货币单位。战国中晚期秦国大量铸造圆形方空的“半两”圜钱,秦统一后成为法定货币,并奠定了之后两千年铸币的范式。
东周国所铸圆形圆孔的圜钱
楚国还发行过一种长方形的铜牌,铭文有“视金一朱”、“视金二朱”、“视金四朱”等,这是标明其价值等同于1铢、2铢、4铢的黄金。
战国时期的青铜铸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称量货币,而是逐渐成为一种价值标度,如三晋的平首布会刻有的一釿、二釿字样,一釿的正常重量为30克左右,早期的一釿布重约12-17克,晚期的只有10-13克,釿已经变成了虚化单位。而且青铜铸币绝大多数是铜、铅、锡的合金,时间越晚,铜的含量越低,铅的含量越高,如楚国早期铜贝含铜量在70%以上,晚期则在40%-60%之间。
货币之间的兑换关系比较复杂。青铜铸币中只有极少数如楚国“视金一朱”、“视金四朱”铜牌钱直接在币面标明了与黄金的比价,更多的货币比价只能是推测。
楚国“视金四朱”铜牌钱
黄金可以兑换一定比例的铜钱。根据出土的岳麓秦简推算,秦制一斤黄金等于9216枚秦“半两”铜钱,这些铜钱的重量合秦制288斤,折合今72公斤。《管子》说一斤黄金价值万钱,秦汉时代也基本延续这一比例。不过,很多国家的货币并非如秦“半两”一样“重如其文”,而是根据特定币值来流通,如三晋铸造的布币刻有“半釿”、“二釿”等。不过这些青铜铸币和黄金之间的比值应该和秦国类似,或者说各国黄金和铜钱的比值基本相同,否则肯定会出现很多人去黄金价格低的国家买黄金,然后去别的国家抛售以赚取差价的现象。
至于各国青铜铸币的兑换,情况比较复杂。许多国家都发行有多种青铜铸币,重量各异,而且,即使是同一种规格的青铜铸币,重量也会有一些差异,不同时期,这些货币含铜量的差异则更大。有些铜币会在币面标明与其他铜币的比值,如一枚楚国“殊布当釿”布币等于三晋的“一釿”布。当时各国的铜币之间应该是有较稳定的兑换比值的。不过,随着各国铜币含铜量的变化,比值会有波动。甚至不排除在特殊背景下,这些青铜铸币恢复到需要通过称量才能流通的情况。
楚国“殊布当釿”布币
战国时期各国境内都有大量其他国家的货币,燕地出土有大量赵、韩、魏的布币和齐、赵的刀币;赵地出土有大量韩、魏的布币和齐、燕的刀币;巴蜀地区还出土过燕国的刀币,足以说明当时货币流通范围之广。
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战国时期存在着大量货币仿铸现象。如在中山国和韩国境内都发现了赵国铸币用的钱范。至于仿铸的原因,或许是为了便于去他国采购物资,或许是受他国委托,我们就只能是做各种推测了,甚至不排除各国之间曾打过“货币战争”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