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长子继承制,是古代皇位继承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尽管在历朝历代之中,很多皇帝都并非是嫡长子,但是他们在考虑立太子的时候还是会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标准。
这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的魅力。
另外,不仅是皇帝推崇嫡长子继承制,那些大臣更是这项制度的坚定拥护者。
举两个典型的例子。
汉高祖刘邦和明代宗朱祁钰。
刘邦在建立西汉以后,认为自己的嫡长子刘盈不像自己,于是就想着立另一个更像自己的儿子为太子。
可是,当他将这一念头散播出去,就遭到了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这些大臣,可都是跟随他出生入死的人。
另一个就是明代宗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贤君。土木堡之变以后,明英宗被俘虏,明代宗即位。然而,明代宗前期的太子,却不是明代宗的儿子,而是前皇帝明英宗的儿子。
理由就是,明代宗只是一个临时皇帝,之后的皇位还是要回到明英宗一脉。意思很明显,明英宗一脉才是嫡系,明代宗只是庶出。
包括当时的大臣,很多都是这样认为的。明代宗后来花了好大的代价笼络这些朝臣,也仅仅是让他们沉默,而不是让他们认同(指改明代宗自己的儿子为太子这件事)。
这些,足以说明嫡长子继承制在古时候的威力。
而汉武帝,并不是汉景帝的嫡长子,在他前面,还有一位庶长子,他的继承顺序,是比汉武帝高的。
那么,为什么汉武帝最终能够让汉景帝打破嫡长子继承制的束缚,并最终立他为太子呢?
汉景帝本来的正妻,是薄皇后。
按理来说,只要薄皇后能够生下一个儿子,其他的妃子基本上就没戏了。
可偏偏,汉景帝的其他妃子生儿子生的起劲,就薄皇后没动静。从其他妃子的表现来看,问题应该是出在薄皇后上,而不是汉武帝。
古代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在皇家更是如此。毕竟,皇家的儿子可不仅仅是一个儿子,更是天下的儿子。
再加上薄皇后一直不受汉景帝宠爱,所以很理所当然地被废了。
皇后被废,整个后宫自然就沸腾了。
这个时候,有两个人是皇后的有力竞争者,一个就是刘荣的母亲栗姬,另一个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
这两位也分别是前后两任太子。
而刘荣和刘彻两人的名誉,也因为他们的母亲,表现出截然不同的命运。
先说刘荣。
刘荣是栗姬的儿子。当时栗姬非常受宠,刘荣也因此被封为太子,于是馆陶公主就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刘荣,以此亲上加亲。
这很合理,要知道馆陶公主可是长公主,地位等同于诸侯王,又是汉景帝的亲姐姐,影响力巨大。
可是栗姬仅仅因为馆陶公主经常给汉景帝献美女,就和馆陶公主撕破了脸,给了他难堪。
最后的结果就是馆陶公主经常在汉景帝面前说坏话,使得栗姬逐渐失宠,刘荣也失去了太子之位。
再来说刘彻。
刘彻的母亲王娡就理性很多。王娡本来是宫外的人,他已经嫁过一次人了。可是为了一个预言,为了自己儿子日后的显贵,她就凭着这样的身份也要入宫。光是这份勇气就足以令人钦佩。
随后,汉景帝对王娡大加宠爱。而王娡也抓住了这个机会,同意了馆陶公主的联姻请求,最后在强强联合之下,刘彻成功地坐上了皇位。
因此,汉武帝刘彻之所以能够登上皇位,都是因为一个好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