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谜团,建文帝朱允炆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他到底上哪去了?

2020-08-30 09:17:19 作者: 千古谜团,建

朱允炆,明朝第二任皇帝,是为“明惠宗”。古来被用上“惠”这个谥号的皇帝,大多都是仁慈之君,汉惠帝、明惠宗亦都是如此。但朱允炆虽是仁慈之君,可却不是长寿之君,他只做了4年的皇帝就被自己的叔叔朱棣给夺了皇位,可谓是悲惨至极。

建文四年六月,当朱棣大军攻破南京,直驱皇宫。而此时的皇宫大院却突然起了大火,当火势扑灭后,朱棣军在灰烬中发现了几具烧焦了的残骸,面貌早已不能辨认,朱棣只能从太监的口中得知这就是朱允炆、朱允炆皇后和其长子朱文奎的尸体,但事实真是如此吗?朱允炆真的葬身于火海之中了吗?直至今日,史学界对于此都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因史学界无法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所以现如今对于建文帝的下落众说纷纭,让人是眼花缭乱,不知哪个才是真的。

首先,在史书中对于朱允炆的下落,就是秉持着“自焚而死”说,也就是命丧火海,《明史.成祖本纪》载:“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燕王遣中使出帝后尸于火中”,《明实录.太宗实录》亦载:“不期建文为权奸逼胁,阖宫自己焚燃”。

除正统史书外所秉持着“自焚而死”说外。野史或地方县志对于建文帝的下落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出家为僧。万历年间所编著的《钱塘县志.纪制》载:“东明寺在安溪大遮山前,建文君为僧至此,有遗像”,《杭县志稿.卷八》亦载:“相传朱允炆遁迹至此,时旭日始旦,题曰东明。自归国后,方知为帝。今范其遗像。有手植牡丹,色白如银”,从以上的记载,有人就认为朱允炆在靖难之役后,他前往余杭县的东明寺为僧。

据说当时东明寺的僧人都尊称朱允炆为“应能问道老佛”,而在寺志中还特地将“应能问道老佛“排列在祖师堂的第二位置,仅次于东明禅寺的开法祖师慧旵。同时现如今东明寺大雄宝殿内右侧还有朱允炆塑像,殿柱上刻有:“僧为帝,帝亦为僧,一再传,衣钵相授,留偈而化;叔负侄,侄不负叔,三百载,江山依旧,到老皆空”的对联。如此,朱允炆到东明寺出家为僧却是有可能。

二、遁入道门。这一说是近几年新起的,据部有关学者考证,靖难之役之后,朱允炆逃出南京,而后四处躲藏,晚年朱允炆化名詹碧云,隐踪在江西上饶玉山三清山内任三清宫住持道士,在三清山朱允炆修筑了“明治山詹碧云藏竹之所“的陵墓,及其他相关石雕、楹联、三清山石刻等260余处的遗迹,留下了“风流建水翁承赞,樽酒论文千载同“、“方豪上“、“都俞脱生“、“壶市安井“等一系列指向朱允炆的文字。

三、隐居穹窿山。近年徐作生先生在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实地考察后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观点,那就隐居在江苏吴县穹窿山,直至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去世,死后葬于皇驾庵后的小山坡上。

以上就是目前最为流行的几种关于靖难之役之后朱允炆去向的说法。但目前而言这几种说法都没有让所有人信服的证据,所留下的遗迹、文字都有后人杜撰的可能性。因此目前最让人信服的还是由正史所提出的自焚而死还说,毕竟当时南京皇宫已是被朱棣军重重包围,朱允炆只身一人很难逃脱,再者南京皇宫经过朱棣的仔细搜索都没没有发现什么暗道,因此朱允炆最大的可能还是自焚于皇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