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中原王朝一直惧怕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吗?

2020-08-31 21:35:59 作者: 在历史上,中

历史上的中原王朝,一直都惧怕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兵吗?

通常的观点认为,何止是怕,简直是怕得要死!

中原王朝在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锋史中,确实写满了败绩。曾几何时,秦始皇不惜搞得天怒人怨,也要大修长城,以避塞外匈奴人之锋芒;

汉高祖在白登山上被匈奴人围得密不透风,主动送出金帛女子,才得以顺利脱身;唐太宗李世民刚刚继位,就被突厥人来了个下马威,被迫在渭水河边与突厥可汗签下了城下之盟,以暂时的委曲求全换得发展的时机。

中原王朝在战力上的短板,一般认为就是在骑兵上。但是,若笼统的说游牧民族骑兵一定能够实力碾压中原王朝,这又是不准确的。

起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游牧民族骑兵无法把优势转化为声势,只有在它们日后逐渐吸收了中原王朝优秀的骑兵战术后,其强大的攻击力才被发掘出来。

游牧民族骑兵在早期的最大优势体现在这两个字——“快”和“准”。

北方草原的战马拥有天然的速度和耐力优势,善于长途奔袭,适合搞突袭袭击、侦察追击;而游牧民族的战士多以游猎为生,从小就善于骑射,弓马娴熟,箭法高超。

这一“快”一“准”,往往能在第一波战斗中占得先机,赢得上风。但是,这种骑兵也有一大缺点,那就是攻坚能力欠佳,无法速战速决。

还是以汉高祖的“白登之围”举例。当时刘邦出击,被匈奴骑兵围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可是,汉军虽然够狼狈,但匈奴人面对汉军构筑的坚固营垒,同样没辙。

冒失

汉军以步兵为主,匈奴骑兵让他们很头疼:一是摸不到,二是打不着。而匈奴骑兵的机动力,同样被汉军的深沟高垒所消耗,他们虽然追得上、围得住,但是啃不动、吃不下、干着急。

汉军被围困七天七夜,粮草补给成为大问题;而对于不能多带补给物质的匈奴骑兵来说,吃饭问题同样相当严峻。

所以,这个时期的游牧民族骑兵,虽然可以席卷而来,风驰电掣,让中原王朝的边境不胜其扰,但其影响力往往有限,无法对中原王朝造成致命伤害。

反倒是中原王朝在过往的失败中,逐渐摸索出了新的骑兵作战模式。

在卫青、霍去病北征匈奴的战争中,他们不再与匈奴人远距离比拼射术,而是发挥自己的优势,用步兵正面冲锋战术,与匈奴人进行近距离肉搏。汉军骑兵也纷纷挎上长戟,用正面冲击的方法,高速冲向匈奴骑兵。

由于当时还未发明马镫,这种正面高速冲击的战术取得了奇效。与汉军士兵相比,匈奴人虽然是“全民皆兵”,但却组织松散,根本无法承受这种高“致死率”的对冲战术,很快就被打得丢盔弃甲。

中原王朝舍弃了远程对射,改为貌似“死亡率”更高的列阵对冲,反而一举扭转了此前对阵游牧民族骑兵的颓势。

为什么此时的中原王朝能够获得成功?

从根本上讲,这是中原王朝在战争动员能力和组织能力全面占优的体现。反观早期的匈奴兵团,一般是由各个部落组成的松散联盟,一旦遇到硬仗,便失去了拼命一战以决胜生死的决心。

说白了,匈奴人攻击汉朝本为劫掠财物,而汉军却要跟他们对冲玩命。这是人口基数少的匈奴人玩不起的。

这种情势直到马发明后,才开始得到扭转。彼时,游牧民族不断向中原王朝学习,其政权组织形式逐渐向中央集权化转化,他们也开始学习借鉴了中原王朝的骑兵战术。

所以,在五代两宋之际,就出现了像辽、金、西夏、元等几乎和中原王朝无二的草原政权,和契丹铁骑、“铁浮屠”等绝世无双的草原骑兵军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