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为何一年拿不下成都北边的广汉,还折损了庞统?

2020-09-01 01:03:34 作者: 刘备为何一年

站在防守的角度看,作为历代蜀国国都的四川省成都市有很多门户,比如最远的陕西汉中,近点的四川广元、剑门关、江油,再近点的绵阳、绵竹、什邡都是。如果说距离成都最近的门户要地,可能就要说广汉了。

在四川省内,作为省辖市德阳下辖的县级市,广汉的知名度并不高,可能还不如德阳。但广汉最大的优势是距离西南中心城市之一的成都实在太近了,也就二十公里左右。如果说哪座城市可以称为成都的北大门,广汉显然是最合适的。历代蜀国之所以定都于成都,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就是地理上的防御优势。北方军队如果从汉中方向南进攻,需要经过很多山脉大河,如上所述城市。即使是南方军队从奉节方向西进攻,同样距离遥远,成都在这个大三角的最西端,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将汉中、米仓山、广元、剑阁、广汉等北线要塞称为成都的“九条命”,那广汉无疑可以被看作成都的“第九条命”。第九条命没了,成都在北军面前也就失去了防御意义。

东汉献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荆州牧刘备受益州牧刘璋之邀入蜀,名义上为防御汉中张鲁,实为取蜀。二刘翻脸后,益州军张任等部退守雒城,荆州军大举围城。然后呢,就是张任战死,可是以刘备枭雄之姿,却没能拿下雒城。雒城就是现在的广汉,在东汉时是广汉郡的治所。当时的广汉郡辖区包括广元、绵阳、德阳、遂宁等地区,而广汉郡之所以把治所放在雒城(下同今之四川省广汉市),大致有一点考虑到。雒城距离成都太近,郡治放在雒城可以就近支援成都,二城互为犄角,而且雒城的地势相对比较复杂。

唐朝人就认为蜀中有三蜀,哪三蜀呢?成都、梓潼、广汉。站在唐人的角度,梓潼当是现在的绵阳至广元这一险道,包括号称天下雄险的剑门关。成都自不必说,居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又兼沱江与岷江之地,山川险胜之地。广汉则居于成都和梓潼这二蜀之间,起到了连接的作用。

刘备兵围雒城,只要拿下雒城,成都就在眼前。让刘备没想到的是,他用了整整一年的时间也没拿下雒城,反而折了此次入川最重要的谋士庞统,中流矢而亡。庞统的死对蜀汉未来的走势,或者是整个三国历史的走势都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有分析认为庞统如果不死于雒城(广汉),则诸葛亮不必离开荆州,那么孙权就没有多大的可能偷袭荆州,偷袭了也没多少胜算。诸葛亮因为庞统之死,刘备顿于雒城之下,只好带着刘备集团最重要的武将之二张飞和赵云入川,把荆州扔给了骄傲自大的关羽,结果搞砸了刘备争夺天下的大业。换言之,孙权偷袭荆州(西部)得手,才在真正意义上奠定了三国并立的格局,反正谁也吃不掉谁了。在此之前,刘备集团势力急速扩张,已让曹操和孙权感受到了极大的生存威胁,曹孙联手做掉了关羽。

我们可以这么讲,雒城(广汉)虽然小,却在不经意间改变了三国历史的走向。当然,刘备在攻下雒城志得意满时是完全想不到日后会发生什么让他刻骨铭心的事。刘备控制蜀中后,觉得广汉郡太大,就从广汉郡北部分出了梓潼郡。不过雒城依然是缩水版广汉郡的治所,依然是成都最为重要的北大门。广汉对于成都有多重要,古人云:“雒城居成都上游,得雒城则得成都,雒城失则成都不守。”又云:“历代争夺蜀中者,必死争广汉。”晋朝人对广汉之于成都的意义看得非常清楚,“益州咽喉之地,成都得失之关键。”刘备入蜀五十年后,公元263年,魏将邓艾在绵竹杀死了诸葛亮之子诸葛瞻,率军随后长趋直入雒城,后主刘禅已经无路可逃了。

图-俯瞰四川广汉市五代十国中期的后唐灭后蜀,唐军杀进时称汉州的广汉时,前蜀后主王衍同样无路可退。随后的后唐大将孟知祥据蜀时,与东川节度使董川争夺蜀地,汉州同样是孟知祥退可守成都、攻可取东川的关键要塞。明朝初年,大将傅友德进攻成都,同样是先打下汉州,成都才投降的。所以清初地理学家顾祖禹说:“汉州之于成都,有唇齿之势”。作为“唇”的广汉亡,则作为“齿”成都寒,堪称一荣俱荣,一损俱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