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氏家族”:齐名杜月笙,重金买下铜锣湾,立下规矩只租不卖

2020-09-01 21:32:53 作者: “利氏家族”

右:利希慎“富人事华靡,彩绣光翻座。贫者愧不能,微挚出舂磨。”

贫富差距俨然是由古至今皆无可回避之问题,古时权贵之人良田万亩、锦衣玉食,贫寒之人衣衫褴褛、朝不保夕。放置至今,便是各项资源之倾斜和选择权。这世上显然并无纯粹的公平,一夜暴富是无数人毕生之梦。

而在实现梦想的路途中,有人成功夺取桂冠,实现鲤鱼跃龙门,例如与杜月笙齐名的利希慎;有人则黯然退场,继续做着自己的无名之辈,在泥泞中摸爬滚打。这便是生活,成功者显然是佼佼者,失败者方为大多数。

关于利希慎,不观其余,会发现此人创下之基业,足够保障利氏家族百年富贵。源于何呢?多要归功于其之先见之明。他发迹之后,斥巨资于铜锣湾购置房产土地,并且立下只租不卖的规矩。

杜月笙

一生荣辱起于先辈

关于利希慎的发家史,最先应当追溯其父利良奕的一生。

起初的利良奕生活在宁静的广东小渔村,一心懵懂,只知日日温饱便可。倘若和平年代,他的一生或许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后娶妻生子,安然一生。但奈何,那是个动荡的年代,清末朝堂腐败,列强用炮火轰开了中国大门。

一切变故,不过一瞬之间。利良奕的悠然生活,注定无法持续。国难在前,上位者自顾不暇,何以在意他这般的“蝼蚁”?为了生计,他只得选择登上奔赴美国的大船。

故土之情,如何割舍?怀揣着无数的悲伤和思念,利良奕一路跌跌撞撞的漂洋过海,最终来到所谓的淘金地。他所求不多,只为活命、只求温饱。

出生于广东小渔村

但在美国,利良奕需要面对歧视、排挤,高压的劳动之后是不平等的对待,华人劳工拿着最少的钱干着最多的活计。可那又当如何?一旦反抗,这些可怜的华人便面临失去仅有生计的可能性。

于是,忍耐、蛰伏就此扎根在利良奕心中,亦在之后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传递给其子利希慎。

1879年,利希慎在美国呱呱坠地,但不过长到十七年岁,美方便宣布排华法案,其父多年经营就此烟消云散。一家人带着仅有的积蓄,黯然返回故乡。

动荡的年代

只是,几十年的海外生活已然令利家人无从适应内地环境。于是,他们选择奔赴香港求生,并在此扎根。

多年的贫穷,令利家对于财富的渴望日趋膨胀,甚至为了利益选择放弃自我良知。利良奕因有利可图,选择插手鸦片行当。

昔日林则徐虎门销烟犹在心头,但亦无法追赶如斯之辈,他们为了金钱,俨然放弃一切礼义廉耻。

虽然利良奕如此做派,但他对于利希慎的培养毫不懈怠。想方设法将其送入皇仁学院,只求利家下一代能摆脱泥腿子的出身,成为一个光风霁月的翩翩君子。只可惜,利希慎注定要辜负他的期盼。

利希慎毕业之后,从事过多项行业,从金融至报社到公司高管,最后是开轮船公司。他一圈下来,方才惊觉唯有鸦片来钱最快。

利希慎

于是,当利良奕过世之后,利希慎子承父业,迅速接手其之鸦片事业,而后拉上几个合伙人,开始风风火火地“搞事业”。

利希慎为人聪慧,又接受过高等教育,早年的美漂生涯更是练就其敢闯敢拼的精神。于是,在他一番折腾之下,还真完成了一夜暴富之梦。就此,利希慎带领着利氏家族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

而观其发家之史,其父身影无处不在。从对利希慎的性格、文化培养,到事业起航的资金和基础。

看利希慎后续发展,亦不知当说对错与否。他带领着家族走向荣耀,但自己终昔日恶果遭人暗杀,横死街头。

利氏家族

暗杀惨案无可解

几番反复之后,利希慎俨然成为了港澳地区最知名的鸦片大王。他和杜月笙同属一个年代,两人也算一世枭雄,但如此齐名之二人,最终财富归属大有不同,此又为何?

观其缘由,可分为二:

其一:社会环境之区别。杜月笙立足上海,振大青帮,说白了便是一流氓头子。而利希慎处在香港,当时之港由英国管辖,各项事宜,自然国内无可插手。所以,国内的利益纠葛、政权斗争,便也无法辐射至香港这片土壤。于是,纵然二人皆是涉H,却大不相同。

其二:性格决定命运。利希慎同杜月笙一般有勇有谋,但杜月笙为人高调,甚至想入足政治圈。反观利希慎,就显得低调许多,他知晓自己钱财来路不清,故而想方设法进行洗白。

那如何洗白呢?中国人观念中扎根最深的便是“故土思想”,何谓故土?对利希慎而言,便是香港这片栖息的土壤。且土地是固定资产,不会轻易消失,一经买卖,倘若非本人自愿,属实难以被夺取。

于是,思前想后,利希慎决定购置土地。此举,亦足以证明其之先见之明。

铜锣湾

1923年,利希慎重金购入铜锣湾一代土地,并将其打造为轰动一时的利园。随后他有多次购置香港多地写字楼、住宅、别墅等产业。这一切的固定资产,也在后来成为利氏家族安身立命之本。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