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王之乱与晋武帝之殇:严密的制度设计,为何全都失效?

2020-09-02 12:19:35 作者: 八王之乱与晋

内容导读:

1.世人对八王之乱原因存在重大误解,八王的权力本来很小。

2.八王之乱的祸根并不是分封,而是傻皇帝司马衷。

3.八王造反,有一个人本可以阻止。

提及八王之乱,论者大多以为,西晋之所以毁于八王战乱,起始原因就在于西晋武帝不吸取历史教训,强行大封宗室诸王,最后导致宗王拥兵自重,问鼎洛阳。

事实上这是一个偏离了历史真相的结论。西汉初年固然出现过七国之乱,西晋固然也分封了数十位宗王。但是两者相较,西晋宗王与西汉七国完全不在一个层面。

晋武帝作为太康盛世的缔造者、南北统一的再现者,不可能不重视历史教训,而去强推一个不合时宜、已有覆辙的分封措施。我们仔细分析历史会发现一个令人惊讶的事实:其实西晋的八王,原本只是一群势力并不大的普通王爷。晋武帝在大封宗室的同时,原本设计了一套非常严格的限制措施。

一、八王权力到底有多大?

晋武帝司马炎反思曹魏之所以被篡权的症结,在于曹氏对待宗室非常刻薄,没有分封足够强大的宗室王,他们手中无兵无权,导致司马懿发动政变后,曹氏根本拿不出足够的力量反制。

基于这样的认识,晋武帝大量地进行了分封。司马氏家族人丁也非常兴旺,晋武帝分封出去的大小诸王多达数十位。而且也赐予了他们一定权力。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西晋的王,果真像西汉七国那样,是跨州连郡,动辄拥有数十万军队、和百万级人口规模的割据王国吗?晋武帝不傻,他分封的诸王,其实权力很一般。

从秦汉以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适合于封建经济基础,已经逐渐完备,不可移易。王国的权力不可能摆脱这一羁绊。王国的规模和制度也必然要受它制约。

尽管西晋诸王极受尊重,行动也自由得多,然而就实权看,比起曹魏诸王来,却没有也不可能有根本的变化。西汉初年,“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而西晋只不过“封诸王以郡为国”。而且这个“国”并不全部属于他,“名山大泽不以封,盐铁金银铜锡,始平之竹园,别都宫室园囿,皆不为属国”。而对封给他的地区,也无权收取全部民户的赋税。如中山国有户32000,中山王睦食户只有5200。梁国有户13000,梁王的食户只有5358。

同时,诸收取赋税,也只能到手三分之一,而不能全取所有。晋武帝的设计初衷就是这样,让你有吃的,但不至于太多,拿不出余钱去招兵买马兴风作浪。

在官吏的任用上,诸侯王也并不能随心所欲,而要受晋王朝的监督。梁王司马肜起初向中央推荐张蕃当自己王国的中大夫,结果因为张蕃犯了法,结果有关部门向晋武帝上奏,牵连治罪,把梁国的属县削掉一个。所以后来的诸侯王大都不愿自选官吏。

这是财权、政权。那么军权呢?

对于王国的兵力设置,晋武帝也设计了一套复杂的制度。大国兵力五千、次国三千、小国一千五百。但随着世袭传承,大国始封王死后,到了他的孙辈,就削去一千五百人,到了 曾孙辈,再削一千五百人。次国袭封的嗣王也最终会削到只剩一千五百人。按照这样的制度执行下去,诸侯王的兵力都是越削越少的趋势,根本不足以对抗中央,对比西汉吴楚七王动辄能聚集起数十万兵马,真是相去不可以道里计。

后来宗室诸王混战,他们利用的也根本不是这点可怜的王国兵,而是趁乱攫取的驻防各地的正规军。

从总体上看,晋武帝还采用了当年汉武帝推恩令的做法。即,除皇子外其余不得封王。已经封了王的,除了嫡长子继承王爵,其余支脉子弟,可以按等级降封为公、侯、伯、子、男等爵位。相应的封土,就从其父的王国内拆分。

如果晋朝的统治足够长,可以肯定的是,晋初那些封的王爷们,其封地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弱,虽然宗王众多,却根本无法掀起对抗中央的浪潮。

二、八王之乱因何而起

尽管晋武帝有严密的设计,八王之乱还是爆发了。

为什么呢?根本原因不在于宗王的权力大小,问题出在政治权力的传承出现了问题。

晋武帝传位于白痴儿子司马衷。

这位傻皇帝是什么样天下共知。宫里的蛤蟆叫,他问是为公叫还是为私叫。发生饥荒,他竟问何不食肉糜。根本没有正常人的智商。

但当时晋武帝其余诸子幼弱,他怕废长立幼会引发政治秩序紊乱,因而不断地护短,坚持把司马衷立为太子,并遗命国丈杨骏和叔叔汝南王司马亮辅政,采取外戚加宗室双保险的方式确保自己的傻儿子坐稳皇位。

可是皇权再强,也挡不住世人悠悠之口。晋武帝未死之时,就有人提出了别的皇位继承人选。

这个人就是晋武帝司马炎的亲弟弟、齐王司马攸。

司马攸这个人很有名望,也比较贤明,和晋武帝是不相上下的。朝中许多大臣都有意劝武帝立弟弟为继承人。

兄终弟及在封建时代是一个相当危险的现象。极易引发皇族内部大争斗。春秋时吴国、郑国都发生过兄弟相承的内部屠杀,像专诸刺杀吴王僚。这种继承制度的危险性在于,兄死弟及,但兄弟辈人数总归有限。当一代人死光,皇权终究要向下一代传承。

那么由谁来传?父子之亲,总归要强过兄弟、叔侄之亲。

晋武帝担着这份心,所以坚持不改立继承人同,而且还把齐王连逼带气,弄得呕血而死。晋朝就此失去了最有可能防止宗王叛乱的绝佳人选。

如果晋武帝能狠狠心,立其他的儿子为太子,倒也不是不行。比如后来在八王之乱中被拥立的晋怀帝——晋武帝第二十五子,纵使他是个一般人,但也要远远强过那位白痴哥哥。

当然,立幼容易出现政权不稳的危机,当年曹魏不就是这么亡的吗。晋武帝就是在左右为难中,终于坚持了既定策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