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河灯清赏:火里莲花水中开,乱红深绿共徘徊

2020-09-02 13:20:18 作者: 中元河灯清赏

”色界本知空色相,恒河休叹劫成灰。“明朝李东阳《河灯》

河灯起自佛教之前。自人类会使用火,在江湖上狩猎,就必然会使用河灯。那是在茫茫水域的坐标,是最起码夜晚的安全感,渴望同类的相援相救。

火代表神性与光明,存在与期望,向诸神的供奉里必然有火,一焰之达,隔绝野兽与鬼魅。上古的鬼魅是自然界各种不可知的现象和感觉的总称,和后来人世之后的鬼魂是两种概念。

古人又敬水和喜水,春天稍微暖和,就要用流水洗去疾病,那满河的香花香草,是对自然的祭祀也是对自己的加福。流动的水代表清洁和生生不息。盛大的祭祀花样翻新,就有了曲水流觞的故事,杯子和鲜花顺水而下,被人捡到,如同福气辗转在手中。

春秋对自然神灵与先祖的祭祀源远流长。入夜烛火代表聚集和生气,在水边倒映成浑然的两个世界。将可以漂浮的祭祀品,配上小小灯火,无需去探讨起在何年何月。

荷花茂盛的地方,总会有荷花浮在水上。荷花可不是外国传进来的品种,那是伴随中国人的古老植物,生生不息是它的本色。就算是花凋叶落,有根和莲子不死。考古出来的千年莲子仍旧开出盛唐的花朵。

中国人对火,水,莲花的欢喜比佛教道教要早。更朴素天然。因为在一个大的自然循环中,万物自然转化,总之比佛教道教要早。

荷花灯也出现得早,要知道中国是最早出现纺织品和纸张的国家,对火运用的成熟,表现在千家万户的灯光。而荷花图案和形状的灯具,那真是用起只说是寻常。但把荷花灯大规模放在水里,在七月十五这天,确实和佛教有关。

南北朝时期,佛教开始兴盛,梁武帝倡导水陆法会,僧人在水中放生。唐朝在道教之外并行佛教,西域传来的佛经将莲花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那荷花的象征意义得以扩大,一朵莲花是一颗向佛的心,所以莲花灯广泛出现在佛寺和禅堂。

“白石莲花谁所供,六时长奉佛前灯。”唐朝李商隐。这个时候莲花灯哪怕辗转在心河之上,是很少放在水里的。

宋朝之后,佛教道教民间化,广有受众,七月十五原本是神职人员的专业法事,因为繁荣和受众多,皇家参与度高,其仪式更加完善,其导向下沉,成为祭奠和超度亡魂的重要日子。有诵经,法会,放焰口,在水中的莲花灯具有更强烈的审美和精神意义,那是一种灵魂的渡。大规模的莲花河灯给人的视觉是震撼绚烂,人心在此时得到浩大安抚与宁静。

宋明之后,放河灯成为民俗,有宗教的,有官方的,更有百姓自己的,点缀初秋的圆月之夜。

此时真正的荷花已经到的尾声,而人工的荷花灯,点燃了荷花的灵魂,它们像一个个水上的浮舟,用灯火的方式再现。它们有更重要神圣的任务,就是托起天地间飘荡无主的鬼魂,那是人们所设想的鬼魂的方舟,飘向尽头。

“火里莲花水上开,乱红深绿共徘徊。

纷如列宿时时出,宛似流觞曲曲来。

色界本知空有相,恒河休叹劫成灰。

凭君莫话然犀事,水底鱼龙或见猜。”明朝李东阳《河灯》

明朝的李东阳非常唯美也非常生动地记录了荷花灯的壮观和承载的意义。写的犀利而美。

那本来是灯火的莲花,现在开在水里,随着自然流水它们在河中徘徊。你看它们多像天上的星辰,次第点亮,它们仿佛是点亮的酒杯,排着队蜿蜒往下走。

重点来了,他谈河灯的意义。这世界佛教也说,一切都是假的空的,是泡影,但是正是这荷花灯的存在,让人不会相信劫难成灰,因为最坏的境地都会有美丽的荷花灯做指引,生生不息呀。

这个时候,你应该安静守在河边,不要大声喧哗,也不要点穿这些都是假的。因为会惊扰水下的鱼龙,说不准会有什么突发的灾难。

这个李东阳写得真是细致和恳切。仿佛是插了牌子,水边放河灯不要喧哗,注意安全,守护这静穆的美。

明清之后,大规模的河灯成为秋天夜景的绚烂,也是人们休闲观赏的好地方。乾隆皇帝在祭祀了鬼神之后开始享受皇家园林的河灯壮观,他写得何其豪华璀璨,豪华壮观的荷花灯让他麻醉在自己所缔造的太平盛世里。

“太液澄波镜面平,无边佳景此宵生。

满湖星斗涵秋冷,万朵金莲彻夜明。

逐浪惊鸥光影眩,随风贴苇往来轻。

泛舟何用烧银烛,上下花房映月荣。”乾隆《中元观河灯》

但是历史学家也指出乾隆在位时间长,且晚年好大喜功,喜欢奢侈排场,这些只供皇家的河灯并没有产生更多的效益,不过是他一个人的狂欢,而盛世的背后是国库空虚,清朝由盛而衰。

但是民间,河灯和莲花灯逐渐凝聚着个体的生命悲欢和愿望。少女们在水边放灯,带着对未来的祝福,中年人在水边放灯,那灯上写的都是对亡故亲人的思念。

水火灯构成中元节奇异的绚烂和美丽,这种美有时候会让人落泪,但是那是愿望的生生不息,如永恒的荷花,滋生在四季,是宗教的,但更是自然的,人心的。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