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喜欢到处旅游的人,又特别喜欢古建筑的我,有一个地方我觉得是很值得一去的。虽然它在全国范围内不是很出名,但是就是这样的小众景点,才有它独特的魅力。
这个地方就是位于福建省闽侯县大湖乡的枯木庵。
其实主要是想讲讲这个枯木庵里面的一块碑,是福州最特别的碑--树腹碑。树腹碑顾名思义,是刻在一棵外围还在而内心已经枯朽的树腹中,因此它也是中国独一无二的树碑。
枯木庵是位于雪峰山的南面,跟雪峰寺相对而据。不过名气没有雪峰寺大,所以前来观看的游客也不是很多。
其实游客多不多的无所谓,主要大家感兴趣能看懂就行,之前就遇到几个从广东过来的游客,到枯木庵参观。进去之后转了一圈,不到5分钟就出来了。
当时闽侯县博物馆的馆长就跟在他们后面,见他们出来了,馆长有些好奇,就问:“这么快就看完了?”
他们说:“是啊,就一块朽木头,有什么好看的?”
馆长心想:“这几个人肯定不了解里面的历史啊。”转而说道:“来来,我给你们讲讲吧。”
于是馆长当了一回导游,给他们讲解了一通。这几位游客朋友这才发现这块朽木非同一般,看了半个多小时还没离开。
其实现在很多名胜古迹都是这样的,如果你不了解它的历史,是根本看不懂的,只是走马观花的看个新鲜罢了。
比如南京的明孝陵,西安的兵马俑,拉萨的布达拉宫等等,这些地方没有导游讲解,或者自己没有足够的学识,说实话,逛这些景区,就跟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
关于“树腹碑”的着辉煌传奇的历史,在福州地方志《文物志》中有相关记载:“‘树腹碑’在闽侯县大湖乡雪峰寺枯木庵内,相传为唐咸通年间(860-874年)开山祖师义存初入雪峰山的栖宿处。枯木无枝梢,高3.32米,围7.13米,树腹朽空,表层厚约0.07米,南向开一门,树腹中可容十余人。腹壁题刻,楷书直下计3行,字径12厘米。”
在枯木庵里的碑文上刻的也是这样的内容:枯木庵,建于唐天佑二年,是五代闽王王审知建造。庵内有一枯木,高3.32米,围7.13米,树腹中空,中开一窦如洞门,内可容纳十余人,相传为义存大师初入山时栖止之所。
其中还有一段很清晰的文字,内容是:“维唐天祐乙丑岁,造庵子及作水池,约伍仟馀功,于时廉主王大王。”
在碑的下半段有七个字被火烧过,已经看不清了,史料记载是在光绪年间烧的,不过据雪峰寺的明深法师说,这是在“文革”时期被烧的。
不管是什么时候烧的,字已经看不清了,但我们能从看清的字迹上感受到这碑文还是有很高的书法艺术水平,笔法也是遒劲挺拔。
原来在这枯树内外壁还有宋、元、明各代的题刻,总共26处,因为年代久远的关系,现在还能看清楚认得出来的已经很少了。
只有宋代李纲的纪游题刻,还能辨认出来,写着“余皆漫漶难识。”所以,早在1985年,这里就被公布成为第二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枯木庵,建于唐天佑二年,也就是公元905年,算起来至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
现在我们去观看的枯木庵已经是经过博物馆维修过的,是近代砖木结构的建筑。但里面的东西还是货真价实的,还祭祀着义存祖师像。
之前讲了《文物志》中记载:“开山祖师义存初入雪峰山的栖宿处。”这义存祖师就曾经在枯木腹内参禅,悟禅。
根据《福州雪峰山故真觉大师碑铭》记载:义存俗姓曾,讳勉,于唐穆宗长庆二年出生,生于泉州南安县,世寿八十七岁。十二岁便开始礼佛,“自王父而下,皆友僧亲佛,清净谨志。”
后来“信士蓝文卿,仰慕义存之德学,把陈洋之地施舍给义存,于所居东池侧古树创庵,请义存驻锡,即今枯木庵。”
雪峰寺的明深法师也说,在没有得道之前,他们的开山祖师义存就在这截枯木中参禅了。
明代的工部侍郎董应举来枯木庵游览的时候,还写下了一首五言律诗,以此感慨义存祖师在枯木庵传法的精神。
存公阐大教,乃在枯木中。
白日雪花坠,千年梵刹同。
无枝不碍月,有穴自通风。
试问檀那者,空虚何所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