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三国时期三大战役本文由易中天先生《品三国》有感而作

2020-09-03 01:08:05 作者: 简述三国时期

谈起三国,从人物到政治军事事件,都要波及三国中的三次重要战役。三次战役依次是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及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或猇亭之战〉

无非这三次战役贯穿整个三国史,无论是正史或野史还是小说演义,

对这三次战役都有很浓的笔墨。战争是政治的延续,要政治上的和平,战争是无法避免的。因这三次战役给三国史增添了无限遐思与飞扬。

官渡之战是三国的开端,公元200袁绍在不顾部分谋士的进言贸然对曹操发动剿灭战争,此时袁绍已消灭了北方的公孙赞,拥有冀,青,并。幽四州的兵力,依仗人士众多,兵强马壮,倚势南进曹操。结果兵败官渡后病死。

袁绍的失败,曹操的崛起,中国开始另一新面。

袁绍官渡失败原因是历史上探讨的一问题,他不听谋士沮授,田丰的正确的进谏,顺风听信错误的计谋,又急于进攻,务虚远名,不顾实际。无论是战略,战策都是失利失败的。袁绍身为将帅指挥失误,骄傲轻敌,把曹操还看作公孙赞。

他的谋士沮授对他说过,“救乱诛暴,谓之义兵,持重凭强,谓之骄兵,义兵无敌,骄兵必灭,今弃万安之术,而兴无名之兵,窃为公惧之。’而曹操在这次战役表现的非常好。1:在政治上抑制豪强,得到中小地主阶级的拥护;“挟天子以令诸侯”,使自己处于有利的政治地位;2:注重人才,得到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拥护;3:经济上实行屯田,不仅较有效地解决了后勤供应,且在一定程度上安定了社会生活,赢得了民心。

无论是战争还是政治其实都是人事的权变而已。 在作战指导上的高明也是他取得胜利的重要因素。曹操根据敌强己弱的具体情况,采取后退一步,以逸待劳,后发制人的作战方针。在防御作战中,能从被动中力争主动,指挥 灵活;面临危局,坚定沉着;善于捕捉战机,果断施行;善于听取部属意见,紧紧抓住 奇袭乌巢这一关键环节,终于取得胜利。 然而八年后的赤壁之战曹操表现很不好。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曹操北定中原后想一举统一江南。与孙刘联军相持与赤壁。

这时周瑜从东吴带三万人马,加上关羽的一万和刘琦的一万共五万。

虽曹公自称八十万,图有虚表,但 诸葛亮与周瑜测算的也有二十万。

无论怎么说都是以少敌多。五万对二十万,从兵力上曹就略胜一筹。但赤壁之战的结局是,孙刘联军以周瑜为都督总指挥以火烧曹军战船,曹操焦头烂耳,丢盔弃钾,狼狈北逃。在周瑜刘备水陆军并击下曹公退回北方。

留曹仁与徐晃守江陵,乐进守襄阳。

此战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以智胜愚。曹军虽声势浩大却遭惨败。

声势浩大,事在必得,从迎天子到到许县至官渡之役及赤壁之战前是一直而胜的。

为什么会在赤壁战败。

我们先看看曹公的对手东吴与刘皇叔那里是怎么看待这场战争的。

诸葛亮的看法,他说曹必败我必胜,原因有:

1,兴师远征,从许县发兵到荆州路途遥远,一路还发动战争,远道迩来,长途跋涉,此时士兵已很疲劳了。

2,舍长就短,北方人不善水战,骑兵较胜,曹偏偏反其道而行,岂有不败之理。

3,人心不服,曹刚取荆州,却不安顿荆州兵民,挥师与赤壁,荆州人本是不情愿归顺的,更是不愿看到战争的,后备动乱,影响到前阵。

4水土不服,北方人时冬到南方生活不习惯,时久必疾惑之,染疾病的士兵,战斗力会大打折扣,兵虽多则力量致少,我军胜利冀望。

这是刘备的谋士诸葛亮对此战的看法。

此战孙刘联军总指挥周瑜也有看法的。

我们不妨看看,周瑜说曹操内都不定,后患未尽,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南征。

还有放弃骑兵,使用战船用其短锁其长,兵法失利。冰冬时节,粮草供应不足,马无食料,兵无战袍。

劳师远征,水土不服,必然会染生疾病。这都是兵家大忌,然曹操条条具犯,岂有不败之礼,。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