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皆入仕,出将入相尽精英,法家成就最高,儒家最尴尬

2020-09-04 14:25:38 作者: 诸子百家皆入

名家以擅长论辩著称,他们在论辩中比较注重分析名词与概念的同异,重视名与实的关系,开创了中国的逻辑思想探究。名家邓析为郑国大夫,跟子产同殿为官,为子产的改革提供了反对意见。公孙龙为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客,对赵国的外交颇有助力,曾有“白马非马”的惊人诡辩!惠施乃名家的重要代表,曾任魏国丞相,惠施的"历物十事"研究的对象是物质世界;在"名"、"实"关系上,他是从现实存在出发,承认"实"是第一性的,而"名"是"实"的反映,是第二性的。

名字惠施

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为了证明儒家学说的优越性,他曾多次出仕。早年孔子在齐国学习音乐,跟齐景公论过政,齐景公欣赏孔子的才能,有意让孔子出任齐国的大夫一职,并将尼谿之田地封给孔子。齐国大夫晏婴强烈反对,他认为“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在晏婴等齐国氏族的反对下,孔子最终没有成为齐国的大夫。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受到鲁定公的重用,定公九年,孔子受职为中都宰,一年以后又做司空,后以大司寇。鲁定公十四年孔子摄行相事,并以“五恶”的罪名,以言论定罪,诛杀少正卯。孔子治下的鲁国颇有起色,引起齐人警惧,齐大夫黎锄设计,向鲁赠送女乐文马,造成鲁定公不问朝政。这使得孔子与鲁公、季桓子等在道德与政见上的分歧难以弥合,孔子最终去鲁适卫。

离开鲁国以后,孔子率众弟子周游列国,辗转于卫、曹、宋、郑、陈、蔡、叶、楚等地,然而均未获重用。孔子游历天下期间,在匡、宋、蒲等地,孔子一行人多次被困遇险,情况十分危急。后人总结孔子游历天下时有言: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

孔子周游列国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孟子是孔子之后的又一位大儒,他一生周游列国,希望执一国之牛耳,实现儒家的政治理想。孟子周游列国,其待遇比孔子好得多了,他无论走到哪个国家,这个国家的国君都会亲自接待他,且赠送金帛车马。孟子第一次游说齐威王,不得志,齐威王送孟子金100镒,孟子辞不受,离齐而去。

孟子又去宋国游说宋偃王,不成功,他接受了宋偃王赠给的70镒金。之后孟子又游说了滕国、邹国两个小国,皆不得志。孟子53岁时,他去魏国游说魏惠王,孟子受到魏惠王的热情接待,两位老人谈得十分融洽。然则礼遇归礼遇,魏惠王并没有重用孟子的打算,因为魏惠王本身就是一位铁血君主,他才不信仁义之道。

孟子见魏惠王

孟子在魏国住了一年有余,魏惠王薨了,孟子对新王魏襄王看不顺眼,到处说魏襄王“望之不似人君”。听闻齐威王薨了,齐宣王即位,且齐宣王是一位明君,于是孟子起程去了齐国,他希望借助齐宣王实现自己的抱负。孟子对齐宣王的进言很多,并未见用;他本来打算依靠齐宣王来推行他的政治主张,但齐宣王只是把他当作一位德高望重的学者来尊重,而不是想实现他那一套政治理想。实际上齐宣王是把孟子当作一块招牌,以博得尊贤重士的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