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宋太宗经历了雍熙北伐的失败以后,举国上下对辽国都是充满的畏惧之心。这也是北宋历史的转折点,太宗没有再继续按照太祖的做法,把对外的政策由攻变为守,对内则大肆使用以文治国。而太宗自己则开始大兴土木,专注于宗教信仰和寻求神灵庇护,以此来解脱心灵。太宗这个时候对宗教的信仰可以说是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状态,他不仅关心宗教事业的发展,还不停的修建寺庙和道观,并且每修一处,都必须达到相当高的一个规模。并且乐此不疲,对于数量他追求的是越多越好。
宗教是心灵的归宿,太宗身为帝王背负了常人难以肩负的责任,他太想做到超越哥哥赵匡胤的事情,他也希望天下是国泰民安,但是他饱受箭伤的折磨,长子被逼疯,次子被毒死,他的心灵已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所以他在用宗教的信仰来缓解自己内心的苦楚。但是天不遂人愿,在次子被毒死的两个月后,更大的打击来了。天府之国四川爆发了农民起义,这次起义对于宋朝的发展前途虽然没有毁灭性的打击,但是对于开始进入积贫积弱的宋朝,无疑也是雪上加霜。
四川自唐末以来,一直被各种地主和割据势力相互保持,虽然这里有富饶的土地和发达的手工业。但是这里的农民阶级的地主阶级的矛盾却十分尖锐。而到了北宋建国以后,四川的劳动者们处境不但没有得到改变,反而被剥削的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绝望的生存环境下,公元993年的五月,四川青城县农民王小波揭竿起义,他的号召迅速得到了广大贫困农民的响应,起义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发展到了数万人,王小波率领的农民军先攻克青县,后攻克彭县,但是在攻打江源县时,他不幸身亡。
起义队伍迅速用力王小波的妻弟李顺为首领,继续推行平均贫富的口号。李顺的实行力很强,每到一个地方,就先把当地的地主集合起来,就把他们的财产登记,然后留下他们可以生活的资产,把多余的全部分给穷苦人。李顺率领着农民军连下两城,由于对贫困农民带来的实惠政策,使其队伍迅速增加到数十万人。在李顺的带领下,部队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就拿下了成都。他为了有更好的发展,建立了大蜀政权,李顺称大蜀王。他的政权控制了从绵州到巫峡的绝大部分地区,而这时候,李顺的队伍已经壮大到数百万人。
这时候北宋的朝廷对这么迅速发展的农民起义感到惊恐,宋太宗派王继恩统帅中央禁军前去镇压。可是没想到的是,王继恩刚一进军就收复了一半的城池。一直节节胜利的农民军为什么会这么容易被王继恩打败?难道是因为农民军始终没有战斗力,还是王继恩率领的队伍真的就锐不可当?其实这个时候起义军内部已经开始军心涣散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起义军的军心涣散呢?原来王小波起义的时候,也正是大宋去收复党项一族夏州城的时候。而当时为了不被收复的党项族李继迁在银州城开始抵抗大宋。
当时李继迁是北逃大漠,联络当地各酋族部落一起来抵抗大宋,因此队伍物资匮乏,他们就不停的在大宋边境地区进行骚扰和抢夺,以此来补充自己的物资。当自己刚有了一点实力,大宋也开始出兵对他进行讨伐。而他也作出了一个错误选择,开始进攻北宋,从灵州为突破口。可是灵州城的战略地位极高,李顺在成都建立政权以后,也要占领这里。李继迁攻打这里的时候,正好也是李顺在此起义的时候。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两个反抗大宋的人联合了起来。
可是,李继迁毕竟不是农民起义,他曾经也是王公贵族,自然适应不了李顺农民军的那套思想。虽然两人是达成合作,但是一直都是面和心不合。而北宋此时面对西南西北两处联军,举全国之兵前去征讨,如果这个时候辽国趁虚而入,北宋再无一兵一卒能够抵抗。太宗越想越乱,无奈之下只好先去求和辽国。这个是宋国开国以来的第一次求和,可以说是极大的侮辱,但是面对三面受敌,宋太宗也不得不低下头去。而在求和的同时,宋朝并没有兵分两路分别征讨。而是集中兵力全部攻打李继迁占领的西夏城。
李继迁没有想到大宋会把所有的精兵全部派来攻打他一个,而去攻打李顺的只是一股老弱病残的兵力。李继迁的部队在抵抗过程中节节败退,伤亡惨重。李继迁求救李顺没有得到回应,为了保留自己的实力,直接弃城逃脱,才弃城前还发公示,宣布自己投降。并且还派自己的弟弟去开封城纳贡称臣。这突如其来的投降,让李顺的队伍瞬间慌了手脚,毕竟是一帮农民聚集的起义,看到如此势力的李继迁都直接放弃了抵抗,而他们也已经毫无斗志,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宋军队击溃。
至此,昙花一下的王小波起义以失败告终。作为大宋开朝以来第一次的农民起义,小编认为,这样的战争对于北宋来说是无疾而终,宋朝谈不上胜利,因为没有抓住李继迁,而且也没有改变李继迁在党项李氏一族的地位,而李继迁和大宋以及辽国的关系也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变。但是这场战争也谈不上失败,毕竟大宋平定了农民起义,摧毁了李继迁刚刚建立的老巢。虽然李顺在失败后残党继续和大宋斗争了两年,虽然在四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毕竟没有伤到大宋的根基,只能说失败也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