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周故事」讲述曲周历史名人故事:户部尚书——陈于陛

2020-09-06 09:14:53 作者: 「曲周故事」

陈于陛(1543--1596年),号荩斋,曲周县侯村镇堤上村人,明嘉靖进士,官至户部尚书,为人正直耿介,勤政爱民,不畏权贵,是一位罕见的清官。

罕见清廉一尚书---陈于陛

陈于陛的父亲名叫陈善礼,是一位饱学的儒生。陈于陛在年少时就接受严格的儒学教育,熟读五经四书和历史典籍,深得儒学“礼仪廉耻”之精髓。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陈于陛以优异的成绩考中进士,初任庆阳推官(府设立的主管勘问刑狱的司法官员),由于他办案公正,没有积案,不久便升为礼部主事,由地方进入中央机构。

明嘉靖皇帝为了给太子朱载垕挑选一位德才兼备、人品文章俱佳的人作“东宫讲官”(太子的老师),在满朝官员中进行选拔,能当上太子的老师是一件极其荣耀的事情,而且太子一旦登基,作为帝师尽可荣升高位,入阁拜相。为此那些翰林院中的学士,包括壮元、榜眼在内文职官员,无不想捷足先登,但选来选去,陈于陛“举朝首推”,就这样,陈于陛顺理成章地成了东宫讲官,也称翰林待诏。

当太子的老师是一项美差,也是一项苦差。因为学生是国之储君,未来的皇帝,自己既为人师就要有一定的师道尊严,还要不失作臣子的身份。陈于陛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有方,他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讲起课来启发诱导,循序渐进。生活上对太子比对他的儿子还要关心,做到了师爱生尊,关系相处得很好。为此,朱载垕常对人说:“陈讲官纯良端雅士也!”意思是说陈于陛是位纯洁、优良、端正、文雅、有修养的贤者。并亲笔题写“恭慎”及“经幄效勤”等条幅赠给陈于陛,赞颂陈于陛为人谦恭谨慎,讲经论道尽心尽职。

在嘉靖后期,隆庆期间及万历早期,朝中出了一个大政治家张居正,他在嘉靖时中进士,隆庆时入阁,万历时代行首辅(相当于宰相职权)之责。 张居正掌权伊始,陈于陛正在吏部任职。吏部是六部之首,掌管全国官吏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宜。张居正为了使他的一个亲戚能够得到提升,嘱托陈于陛要“私所亲”,给予格外关照。面对比自己职位高的大官,陈于陛没有给面子、徇私情。对此,张居正耿耿于怀。后来,陈于陛到中州(在今河南省一带)任职,张居正的家属回老家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探亲。家奴依仗主子的权势,非常骄横,沿途敲诈勒索,刁难地方州县,地方官员慑于张居政的权威,处处小心奉承,设宴迎送,赠送财物。当张居正的家属路过河南时,仍旧“僮仆横甚,索乾折钱”。陈于陛得知,“严裁复不与”,下令拒绝给张居正的僮仆送钱送物,并追缴其非法所得。张居正的家属探亲回到北京后,僮仆们歪曲事实地向张居正数落陈于陛的不是,说陈于陛坐大河南、藐视首辅、挟嫌报复、十分可恶。张居正听后感到很失脸面,处心积虑要收拾陈于陛。后来,穆宗效法先王去祭祀天地、祖宗,按例陈于陛作为导引要举礼如仪,此时,张居正指使同伙故意在礼仪上百般挑刺中伤,给隆庆皇帝上疏“以礼仪论功”,弹劾陈于陛在祭祀中失职。对此,刚即帝位不久的隆庆皇帝感到十分为难,一方是张居正把持朝政大权,得罪不起,另一方是自己的恩师,因此迟迟不肯表态。这时,张居正派亲信找到陈于陛,说只要陈于陛识时务,通权变,肯到张府登门谢罪,就放陈于陛一马。“自古沆瀣可一气,从来冰炭不同炉”。陈于陛宁可蒙冤致死,也不能颠倒黑白,混淆是非,并让来人转告张居正,如果陈于陛能继续在朝作官,对张居正弄权贪渎之处,照揭不误,绝不姑息。张居正更加脑怒,再次奏请皇帝,对陈于陛依法论罪,无可宽恕。陈于陛挥笔写了《明迹录》说明事情真相,辩白自己无罪,但是张居正那里肯依,穷追猛攻,隆庆皇帝权衡利弊,只好违心地对陈于陛进行了处罚,革去官职,放归故里,让陈于陛闭门思过。

陈于陛被罢官后,张居正并未消除心中怨恨,派出几个暗探跟踪陈于陛,想找一些陈于陛的把柄。此时恰值朝中有一中贵(有权势的大太监)奉命执行公务路过曲周,张居正指派他察看陈于陛的情况。中贵经过堤上村时,打听问:“孰为陈太常?”陈太常即陈于陛,因为陈于陛作过太常寺卿。村里的百姓指着地里的一个老农说:“那个耕地的人就是!”中贵看了一眼,耕地人是个又黑又瘦的老头,怎么也不相信是陈太常,他怀疑是在骗他,于是到“太常府”看个究竟。这时陈于陛已经回家了,中贵看到这个“布袍草履”的长者正是“所见园中者也”。中贵很受感动,“乃叹惜去”。

到了万历十年,张居正病死。由于贪污腐败,树敌过多,死后还被弹劾,“尽夺官阶”。陈于陛被朝廷官复原职,二次出山。

陈于陛复职后,“迁少司空”,任工部侍郎,负责督修京城工程,他办事精细谨慎,“条算显白,中官莫能窟穴”,精细核算,那些想中饱私囊,从中贪污的人无孔可入,工程竣工后,质量高,不但节约了工时,还节约银子五万多两,万历皇帝十分高兴,“赏银币”。陈于陛把这些皇帝的赏金捐给了户部,供救灾抚贫所用。

随后,陈于陛转任左司马(兵部待郎),总督漕运,巡抚凤阳。负责将朝廷所征粮物解运京师或其它地方。到任后,他不负“皇恩”,出台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整顿吏治,对查之有据的贪污官吏不管后台多硬,根子多深,均予以治裁;对勤政清廉的小吏不计其门第高低,提拔到重要岗位上来;对税收制订了章程,对偷税漏税、行贿受贿者进行严惩;对清理疏浚河道用工用时进行合理计算,实行奖勤罚懒,包工计酬。几年中他一连给皇帝“上疏”三十九次,分项分条向皇帝报告。他冒严寒顶烈日深入到漕运一线,踏遍大运河两岸,使“漕政悉饬”,漕运得到了全面整顿,一改过去严重亏损局面。正在他全身心地投入漕运的时候,不料“俄丁内艰”,陈于陛的老母不幸去世,需在家守孝三年。离任前,陈于陛对漕运财务进行了结算,共盈余“十三万金”,即十三万两银子。按照惯例,“终任则挈之去”,即管理漕运的官吏,只要在任期内有所盈余,离任时可以拿走,归自己所有。陈于陛不要这十三万两银子,要“半送贫生,半给养济院”。临行时,部下想让他多带点路费“备途需”,“公不受”,以至在路上“路资斧乏”,路费非常紧张,凑凑和和才勉强回到家里。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