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岳飞在中国历史上拥有着极高的声誉,年纪轻轻便成为了南宋杰出的军事统帅,在对金作战中战功赫赫,被后世誉为“抗金名将”、“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然而他的结局也颇为凄惨,被南宋高层以“莫须有”的罪名构陷致死,成为千古奇冤。
(杭州岳王庙岳飞塑像)
这其中,南宋时任宰相、大奸臣秦桧是被后世唾弃最多的,甚至秦桧夫妇的形象被制成了跪身铜像永久竖立在岳王庙前“谢罪”。原因在于秦桧作为南宋文官首领,不仅极力主张与金国议和,提出南北分治的方略,还在岳飞前线作战时多次在背后阻挠,破坏岳飞的作战计划。为了与金国达成议和,更是授意他人弹劾诬告岳飞,导致岳飞父子被含冤下狱。 最终在宋金签订绍兴和议后,秦桧亲自上场诬告岳飞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将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赐死狱中。因此,在后世的很多史书文献中,秦桧被视为是害死岳飞的始作俑者,遭受历代唾弃。
(岳王庙前秦桧夫妇跪像)
然而背后的原因真的只是秦桧为了贪图荣华富贵、一心谋求议和,才害死岳飞的吗?要知道秦桧在南宋初期可谓是权倾朝野,深得宋高宗赵构宠信,并且由于宋朝重文轻武的特殊政治结构,文官在整个朝廷内部拥有着绝对的主导地位,纵使岳飞、韩世忠这样的猛将战功再怎么显赫,也无法与文官系统相抗衡。按理来说身为文官之首的秦桧差不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即便是出于私人恩怨,想要致岳飞于死地,也似乎不是什么难事。
但在宋朝,皇权已经开始高度集中,宋太祖赵匡胤在设计朝廷统治结构时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局,通过设立枢密院,将宰相的兵权分割,通过三司使“计相”将宰相的财政大权剥夺,又以参知政事为宰相副职,分化宰相的行政权力。自此开始,相权被极大的削弱,而皇权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所以这背后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宋高宗赵构,尽管秦桧权倾朝野,但他的地位也是来源自赵构的宠信。哪怕赵构昏庸无能,喜欢听信小人的谗言,秦桧的权力也始终要受到这位皇帝的掣肘。
而当时的岳飞可以说是功高望重,尤其在南宋民间深得百姓拥戴,在被罢职下狱前还是南宋的枢密副使,属于军方的头面人物,放到现在起码也是军委委员的级别。如果秦桧光靠各种诬陷就想害死岳飞,操作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毕竟统治阶层也要顺应民意,顾及一下体统和颜面。何况当时岳飞的岳家军还没有解散,作为一支特别能打的部队,不仅令金军胆寒,也让南宋统治集团颇为忌惮,势力不容小觑。
(宋徽宗赵构像)
结合以上的这些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秦桧若想害死岳飞,背后肯定需要得到南宋最高统治者赵构的支持才行。当年的南宋朝廷偏安一隅,继承自北宋的版图只有三分之二,剩下的都到了金国手里,连宋朝的法定首都开封都被金国夺去,而作为南宋统治中心的临安,终南宋一朝只不过是个“行在”,连“陪都”都不是。
按理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但凡赵构稍微有一点抱负,都会想着抵抗金军,收复故土,重塑大宋的江山,必定也会器重岳飞这样的忠臣良将。然而赵构登了帝位以后却一心只想着做个安乐皇帝,在金军一度挥师南下时,唯恐自己的统治地位不保,便对金国摇尾乞降谋求议和,更是重用从金国逃回来的主和派秦桧,竭力压制主战派。
正因为如此,赵构才会默许秦桧的所作所为,同时也是迎合金国处死岳飞的要求,最终在裁决诏书上下了令将岳飞赐死。但如果要深究下去,恐怕还不只是赵构和秦桧为了议和才处决的岳飞。
首先,岳飞作战勇猛,麾下的岳家军拥兵十多万,数次打退了金军的侵略,在民间深得拥戴,这就有了功高盖主之嫌。
其次,岳飞曾主张“北伐、迎请二帝还朝”,一旦这样的主张达成,宋徽宗和宋钦宗就会重返宋朝的统治中心,即便他们不一定能重掌权力,但也会直接影响到高宗赵构的地位。
最后,岳飞在立皇储问题上越职言事,犯了皇家大忌,再加上宋朝历来就有防范武将兵权过大的传统,而当时的岳飞执掌全国大半的兵力,这就对赵构的皇权又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综合这些原因,秦桧千方百计的陷害岳飞其实也不过是迎合宋高宗赵构的想法而已,作为一个留下千古骂名的人物,秦桧绝对可以在中国奸臣排行榜上名列前茅,但他能权倾朝野,必定也是有一定本事的,正是他揣摩透了赵构的心思,才能在南宋统治阶层中如鱼得水,即便后来被赵构猜忌,也能稳坐相位。
因此,岳飞的死绝不只是秦桧所为,背后更是有着赵构的推波助澜,才酿成了这一出“千古奇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