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诛杀凌烟阁两大功臣,为何两人临死还对他感激不尽
关于君臣关系,孟子曾有过一段非常精辟的话:“君主把臣下视为自己的手足,臣下就会把君主视自已的腹心;君主把臣下视为狗马,臣下就会把君主视同一般的人;君主把臣下视为泥土草芥,臣下就会把君主视为仇敌。”
在中国历代帝王中,李世民是正确处理君臣关系的高手。他能够一视同仁地将他所有的臣下都视作手足:不论关亲的近疏,不论功劳的大小,不论官爵的高低,哪怕是过去的敌人,只要他归顺了,李世民也能坦诚相待,用而不疑,亲密无间,魏征便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这样的豁达大度,这样的广胸襟,这样的民主作风,在千百年来数以百计的帝王中,可以说是古今无两,独领风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有了这样贤明的君王,臣下怎么能不尽心力的报效呢?“贞观之治”的紫荣盛世和李世民善于处理君臣关系是分不开的。
唐太宗不只对待功臣关怀备至,对待罪臣,在绳之以法的同时,也动之以情,叫你死而无怨。 侯君集是唐朝开国功臣之一,后来被绘像凌烟阁上。他居功自傲,又颇贪婪,在平定高昌国时,未经奏请,将一些无罪的人收为家奴,又私自取去高昌国的大量宝物,据为已有。上行下效,将士们也学着主帅,纷纷窃盗,侯君集因自己有短,也不敢管束。班师回朝后,被人揭发,送进了大牢,后来虽经人伸救而被释放,从此却心怀不满,萌发了谋反的念头,与那个荒唐之极的太子李承乾搅混在一起,鼓动他同事,他曾伸出粗壮的大手,对太子说:“这双好手,当为殿下效力!”
后来,他的阴谋破露了,唐太宗亲自将他传来,对他说:“你是有功的大臣,我不想让你去受狱中官吏的侮辱,因此亲自来审讯你”。侯君集先是不承认,唐太宗召来了证人,将他谋反的前后经过一件一件陈列出来,又出示了他与太子往来的密谋信件。侯君集理屈词穷,只好服罪。
太宗征求大臣们的意见说:“君集立过大功,留他一条活命,你们看行吗?”大臣们都不赞成,唐太宗长叹一声说:“只好与足下永别了!”说罢泪如雨下。 按照封建社会的法律,象侯君集这种谋反的人,不只要满门抄斩,而且要祸及九族。侯君集后悔莫及,对太宗说:“没想到我侯君集会落到这个地步!可我早年便追随陛下,在平定异族时也立有功,请求陛下能留下我一个儿子,以保全我侯氏这一门的血脉!”唐太宗答应网开一面,免了他的夫人及儿子的死罪,只流放到岭南。侯君集感激涕零,俯首就死。
告发侯君集谋反的,是一个叫张亮的人,他追随唐太宗多年,也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可笑的是他自己也是一个野心家,当他出任相州(今河南安阳)大都督长史时,曾私下请来一位术士,问他:“相州自古就是风水宝地,有人说不几年之内这里就会出一名王,你以为如何?”他又对人说:“我的手臂上起了一层龙鳞,我想立即干一件大事(即谋反),你们看行不行?”
结果被人告发,并揭露他收养了500名死士。唐太宗大怒说:“他居然有500个死士,养这么多人想干什么?不正是要谋反吗?”朝廷召集百官讨论此事,张亮自然是死罪无疑,可行刑之前,唐太宗还特意派遣了朝中的亲信大臣长孙无忌、房玄龄到狱中与张亮诀别说:“国家的法律是最为公平的,你我都应该遵守。你自己不谨慎,与一些歹徒往来,触犯了法律,现在也无可挽救了!你就放心地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