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书里“胡服骑射”的雄主赵武灵王,结局是相当的悲惨啊

2020-09-08 01:08:53 作者: 你知道吗?书

公元前340年,赵国未来的一代英主赵武灵王赵雍出生了。没有天降异象,但却注定不平凡!

此时,已经进入了战国中期,距离三家分晋以及赵烈侯赵籍被册封为独立封国已经过去了68年,赵国也经过了4代国君,他的父亲是赵肃侯是第五代。

赵肃侯赵语也算一个英才君主,他戎马一生,在位的24年间与周边诸侯几乎连年征战 。成功的将战国初期,三晋中最弱的赵国,拉向战国七雄之列。

当魏国的霸业日渐衰落,齐、楚、秦对三晋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时,赵肃侯挺身而出,扛起三晋的复兴的领导大旗。在狼烟四起的战国兼并战争中,稳住局势,保全赵国的基业,并为下一代君主赵武灵王实现扩张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征战了24年后,公元前326年,赵肃侯去世,他15岁的儿子赵雍即位,这就是后来被称为一代雄主的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是他死后的谥号,他在位时国内称赵君,当然了,我们为了阅读习惯,还是直接用他的谥号赵武灵王来称呼他!

即位危机,少年英才的赵武灵王巧妙的化解

由于赵肃侯的连年征战,把周边秦,魏,韩,燕等几乎得罪了个遍,所以,当他去世的时候,魏、楚、秦、燕、齐五国趁着主少国疑的空当,悄悄的一商量,各自派出了上万人规模的精锐之师,来参加会葬。这五国派这么多兵,是为了制造隆重气氛吗?显然不是。

这几个不怀好意的家伙名义上是参加会葬,实际上是想探探赵国虚实,趁机灭赵。就算灭不了,也要给赵国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但是15岁的赵武灵王,他的表现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可以说,直接表现出了一代雄主的英雄气概。

他在肥义(托孤重臣)的帮助下,迅速调集全国精锐兵力驰援边境,不让五国之师入境。同时,下令全国进入战备状态。向五国拉开了打仗的气势。

然后派出使者,向当时和赵国交好的韩,宋两国求援。三国迅速形成对五国那些心怀叵测部队的反包围态势。

然后向南,去楚国南边的越国,贿赂越国,让他们趁虚攻楚。向北,给北边的匈奴王楼烦送厚礼,让他们攻燕,攻中山。

不久,因为越国的攻击,楚国撤兵了。因为匈奴的攻击,燕国撤兵了。中山国也不敢动。

剩下的秦,齐,魏看到赵国摆出的了一幅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的的做法,也是没了底气。遂撤了部队,

五国在赵国的要求下,只派使者带着礼品去吊唁,完事后,匆匆离去。

年少的赵武灵王初涉君位就经受住了如此严峻的考验。赵国雄起之路也慢慢拉开了架势。

对外战争,屡屡失败,给赵武灵王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创伤

经受了考验的赵武灵王,也获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

不久,魏国魏惠王带着太子嗣到赵国祝贺,韩国韩宣惠王与太子仓也来向赵国祝贺,祝贺赵武灵王登基。

本来一切在向着美好的方向发展。

赵武灵王也想着继承老爹的遗志,扩张扩张国土,在战国这个乱世里,称一回霸。于是,赵武灵王也开始了了他的征战之路。

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战国时期,能活下来的七雄,都不是吃素的。在赵武灵王即位的前20年间,赵国屡屡出战,却也屡屡品尝失败的苦果。

公元前317年,赵武灵王九年,韩,魏,赵组合了一支联军,攻秦,结果是,被秦击败,斩首八万二。

紧接着同一年,赵国和齐国的战争中,又被齐国一通收拾。

十年,秦军攻打赵国,赵国被夺的中都和西阳。

十三年,秦军攻下赵国的蔺城,俘虏了将军赵庄。

可以说,多年以来,除了被秦国打,就是被秦国打,给赵武灵王幼小的心灵,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要说赵国也做了一些事情,那就是,一方面,挤压赵国心腹大患的中山国,挑拨下他们和燕国的关系。自己乘机和中国各国结好。然后就是向秦国示好。

十一年,燕国国王发神经,禅让燕国宰相子之做了国君,国君反而称臣。十一年,武灵王把燕国公子职从韩国召来,立他为燕王,派乐池把他送燕国。自此,燕国成了赵国的盟友。

十八年,秦武王赢荡(提到这个名字,止不住笑两声)玩洒脱,和孟说打赌举龙纹赤鼎,结果鼎没举起来,反而折断膝盖骨死去。赵王派代相赵固到燕国接来秦公子稷,送他回国,立为秦王,这就是秦昭王。赵武灵王本来是想乘机交好秦国,可惜他没想到的是,这一举动却最终秦国得到了一个明主,成就了一番霸业,继而崛起吞并六国。

胡服骑射,一个艰难的决定

赵国当时的情况,和中原各国,以及秦国这些周天子封国打,打是打不过人家这些大国。

而赵国东北与东胡相接,北边有匈奴,西北与林胡、楼烦这些游牧部落接壤,腹地还有一个中山国(也是一个少数民族政权),钉在赵国的中间很是难受,这些少民族长在马背上,全民皆兵。经常袭扰,使赵国不得安宁。

在这种情况下,战国七雄里边就赵国的情况最为危险,若是不思进取,只能坐以待毙,不是被六国兼并,就是亡于北京游牧民族之手。

雄主赵武灵王在研究之后发现,胡人穿的服装,与周天子封国下的中原人有很大的不同:这些人穿着紧身的衣服,这样打猎和打仗都比较方便;不象中原宽袍大袖,甚至都出现了自己因为衣服宽大打仗时自己绊倒自己的事情。

作战时胡人骑着马、挎着弓箭,非常的机动灵活,还适应各种地形。这也不像中原,中原这几国打仗,靠的是兵车、长矛,不灵活不说,打仗还得挑地形,山地,池沼就不行了,太费事了。

国家已经到了着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什么还要死守陈规,为什么不能学习少数民族的做法,穿紧身衣,打仗放弃笨重的战车,利用灵活的骑射战术?

赵武灵王终于下定决心进行“胡服骑射”的改革,赵武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开始在宗族内部试行改革。改革最大的阻力是家族的反对声音,同所有的迂腐的旧制度守护者一样,他们怎么也想不通,强大的中原文明要去学胡人。赵武灵王亲自一个一个的去劝说,终于,被说服的公子成(赵武灵王的叔叔)带头,穿起了胡服,其他家族的人也穿了起来,然后赵武灵王宣布全国易服,部队习骑射。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