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英明睿智,最后让懦弱的李治继承皇位,他在考虑什么?

2020-09-08 13:22:34 作者: 唐太宗英明睿

说起捡漏,肯能是文玩市场比较多。但是历史上皇位捡漏的不乏有人。有很多人皇位继承人都是无意间成了幸运儿,令人跌破眼镜成为九五之尊。譬如唐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在皇位争夺战中压根没有希望的他在一众皇子争得头破血流之后李治出线,后来被立为太子。

他被立为太子有两个优势,第一个是皇帝嫡子,第二个是他舅舅是长孙无忌。由于古代立嗣子优先立嫡子,无嫡立长。李治是李世民皇后长孙氏的第三个儿子。他上面有两个皇兄,太子李承乾、魏王李泰,李治初封晋王。

李承乾没多久就被立为太子,但是后来李世民宠信魏王,给李泰一种可以大有作为的错觉,随即开启争储的活动,处处和太子争锋,有设计陷害太子。结果最后逼得太子联合侯君集等人先发制人,企图效仿玄武门之变,提前即位,结果幸运的天平没有倒向他。

这次预谋提前败露,于是唐太宗 不得不面对儿子们,他必须要处置太子谋反案,还要妥善的安置几个儿子。了解一些列事情原委之后他知道是魏王李泰从中作祟。

《册府元龟◎宗室部·谴让》 太宗因谓侍臣曰:“我若立泰,便是储宫之位,可经营而得也。泰立, 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与承乾可无恙也。”《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七》 上谓侍臣曰:“我若立泰,则是太子之位可经营而得。自今太子失道,藩王窥伺者,皆两弃之,传诸子孙,永为后法。且泰立,则承乾与治皆不全;治立,则承乾与泰皆无恙矣。”

从这里看出来,李世民册立李治的初衷就是为了保全自己的几个儿子,历史何其讽刺,当初他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将兄弟李建成、李元吉处死,有将他的几个儿子全部处死,然后将他的儿子过继过去给他们做儿子。这个时候却想着保全自己的儿子!

于是就这样,李世民打定主意立李治为太子。在李世民立李治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选择,那就是蜀王李恪,但是在长孙无忌的坚决反对之下,最后让李世民优先选择皇后嫡子来继承。而长孙无忌是当时关陇集团的头面人物。

当时的关陇集团在朝堂势力虽然在科举之后有所削弱,但是仍然牵一发动全身。于是李世民不得不做出妥协。另外他本人也是有立嫡的想法。在这一系列的巧合之下,李世民心不甘情不愿地选择李治。而放弃了自己最喜欢的李恪。

这个结局,最后长孙无忌被逼死、褚遂良被逼死、吴王李恪被逼死,他自己的才人武氏最后篡夺天下建立周朝,不知道李世民在九泉之下作何感想?而长孙无忌更加凄惨,当初陷害吴王李恪的时候春风得意,最后落的流放的下场,是否悔不当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