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坐船经过安仁时写下一首诗,诗歌清新自然,成为千古名作

2020-09-08 13:19:32 作者: 杨万里坐船经

导语

《舟过安仁》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杨万里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位诗人,尤其是他的《小池》一诗中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句。

杨万里的《小池》描写了初夏池塘美丽的景色,是一首清新的小诗。诗人笔下的景物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

杨万里描绘的初夏池塘宛如一幅花草虫鸟的水墨着色画。画面之中,池塘、泉水、河流、荷花和蜻蜓等景物落笔都小,却疏密有致、玲珑剔透,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其实这就是杨万里诗歌里清新的一面,也是他的诗歌中的一大特点,杨万里的诗歌中还有许多描绘儿童游戏的场景

(《小池》诗意图)

一,杨万里诗歌中的儿童形象

在诗歌中,杨万里通过描摹儿童的动态,给人们带来了一幅幅充满童趣的儿童生活场景图画,杨万里诗歌中的儿童形象起到点化诗境的效果。比如他的《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春天的油菜花地是金灿灿的一片,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飞入这金黄色的油菜花中,自然是无处寻了。这时捕捉蝴蝶的孩子们四处搜寻蝴蝶,他们东张西望地搜寻蝴蝶,可是就是分不清是油菜花还是蝴蝶,自然也就捕捉不到蝴蝶了。

诗人恰恰捕捉到了孩子们焦急状态,以及儿童搜寻不到蝴蝶的失望情绪。诗人通过简单的描摹就将孩子们的天真和稚气刻画了出来,诗歌充满了童趣。

(“飞入菜花无处寻”诗意图)

再如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我列举其中的第一首: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诗写诗人午睡初起,没精打采,当看到追捉柳絮的儿童时,诗人童心顿生,便将视线不自觉地转移到这群嬉戏的孩子们身上了。而杨万里的诗歌中总是有对孩子们嬉戏场所的描写:芭蕉绿了,柳絮飞舞,诗人情怀也和眼前的景物一样清新闲适。

儿童捉柳花,柳花也似乎被诗人赋予了童心,在风中与孩童们捉迷藏。在这样美好的嬉戏场所中,充满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诗人该是从睡梦中被它叫醒的。

我们可以通过这首诗看到杨万里诗歌的又一特点:

前两句点明初夏季节,以及环境场景,后二句在画面中切入孩子们嬉戏的场景。

诗歌在景物的描绘上清新自然,在孩子们的嬉戏的场景上也是童趣盎然,景与情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闲看儿童捉柳花”诗意图)

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

一切景语皆情语

”,反观杨万里的诗歌,正是具有这样的特点。

为什么我要用这么长的篇幅来说杨万里的诗歌特点呢?因为杨万里的诗是很有名的,他是“末四大家”,诗歌自成一家,被誉为一代诗宗。

前面的这些铺叙,就是为了一窥杨万里诗歌的特点,这也为接下来解读《舟过安仁》一诗的儿童形象提供了必要的帮助。

二,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与尤袤、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南宋四大家”,被誉为“一代诗宗”。

杨万里作诗初学由黄庭坚首创的“江西诗派”的诗风,诗歌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晚年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自成一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诗风。

杨万里的诗歌清新活泼,生趣盎然,字里行间处处流露出诗人透脱的胸襟与灵动的诗思。充满着诗人对自然对人生新奇而又敏锐的感受,被人称之为“活法”。

(杨万里绘像)

三,《舟过安仁》解读

《舟过安仁》共有五首,有“张伞”这个关键词语的是五首中的第一首,因为其他四首诗了没有“张伞”这个行为动词。

这首诗创作于杨万里任江东副漕的第二次巡行期间,“安仁”就是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原诗如下: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从诗题《舟过安仁》就可以知道:这是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的所见的一幕。再从诗作内容可以知道:写的正是两个小孩子在船中嬉戏的场景。

诗人看到了什么情景?才让他将所见写成诗歌记录下来呢?“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这里诗人看到的场景:在一艘小渔船上,有两个小孩子,他们是渔民家庭的小孩子,他们从小跟着家中的大人过着渔民的生活,早就学会了驾驶舟船。

和杨万里同时代的著名诗人范成大诗中的“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描写的田家儿童的生活场景,他们从小学的就是种地。这正好可以和杨万里诗中的渔家儿童的生活对照。

这两个小渔童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小渔船也就停止前行了,这是一系列动态的场景,可见他们的一举一动引起了诗人的注意,而且诗人是一直注视着这两个小孩子的。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