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刘备不能得天下,是因为没有得得到民心吗?

2020-09-08 12:25:18 作者: 《三国演义》

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者。这句话千百年来也好像成为了真理。所以,我们能看到的电视剧当中,时不时的冒出来一句得民心者得天下。也不足为奇了。

那么,到底这句话是不是真的是真理?或者说,这句话是不是普遍适用?

放眼几千年的历史,是不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其实这个不需要现在我们来总结。因为历朝历代都有断代史的修著。他们往往就会总结前朝得天下以及失天下的缘由。最后一大批的文臣谋士集结力量,给新朝出谋划策。

以图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譬如,司马炎总结篡位成功的经验就是曹魏没有分封同宗为藩王,于是引起个八王之乱。出发点是好的,结果好心办了个大坏事。不知道死后的司马炎在地府有知的话,作何感想?

抛开这一些不一样的,最后肯定所有人的总结都是一样的,前朝之所以失天下就是因为苛捐杂税导致民不聊生。本朝得天下就是因为轻徭役老百姓安居乐业。

是不是真的这样?

答案当然不是!因为得民心者未必得天下。或者是得天下者并不一定是得到了民心。

举个简单的例子,辽宋时代,女真人短短十年间,灭辽破宋,建立金朝,引发了著名的靖康之乱。又蒙元崛起漠北,先后灭金平西夏,并大理,最后吞宋建立元朝。在满清趁李自成张献忠危害中原时候挥师南下最后建立清朝。

这几个都是以武力靠着血性屠杀征服辽宋明等,依靠的是绝对的武力以及举世无双的运气。谁敢说他们得到民心?这些就可以说明,得天下的未必是得到民心的哪一方。

再举个例子,三国时代,曹操依靠汉献帝号令天下。孙权依靠父兄基业保据江东。那么,蜀汉的建立者刘备呢?他依靠的是什么?民心嘛?

答案一样不是,出身草莽,有没有什么好的思路的他从来不缺少崛起的机会,几十年东奔西跑,颠沛流离。即使博取了天下美名。以仁德著称,然而还不是一样。

第一次占据徐州时候,汉献帝还在长安。最后被吕布袭取,你能说吕布更加比刘备会刁买人心?第二次占据徐州的时候,曹操已经成了汉贼,还是轻而易举的拿下徐州。大汉皇叔不如汉贼有号召力?

夺取荆州是趁着赤壁之战刘琮投降,荆州无主的时候以武力夺取,从来不是因为荆州刘琮投降而诸郡请求依附刘备。靠的是巧取。

占据益州是反客为主吞并同宗的刘璋的地盘,根本与仁义毫不相连。即使刘璋没能力守住地盘。靠的是豪夺!

夺取汉中是靠武力夺取的曹操已经放在口里还没来得及咽下去的肉。这里也考的是豪夺。

同样失荆州,按道理先前的讲法,刘皇叔仁义无双,美德满天下,这个时候已经占据荆州十多年,荆州人有什么理由不归刘备?但是吕蒙陆逊还不是轻而易举的夺取荆州,荆州人也安安分分?

即使后来刘备倾巢而出也没拿荆州怎么样!这一切的活生生的例子现实,刘备鼎足而三的基本地盘根本与得民心无关!那里的老百姓到最后还不是逆来顺受?反正城头变幻大王旗!

虽然得民心未必得天下,但是歪史认为,失民心肯定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