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军令让将士们大惑不解,战后却称赞:放敌人逃跑是个高招!

2020-09-09 16:27:33 作者: 一道军令让将

1947年2月20日,由陈、粟司令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莱芜战役。

我军各攻击部队势如破竹,东路大军只一夜工夫就将敌第七十七师打得溃不成军;西路先锋部队也歼灭了一个团的敌人,控制了口镇到明水的公路;南边的四路大军则包围了莱芜城内的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李仙洲部。

驻在济南的王耀武一见大势不妙,赶紧命令李仙洲突围。然而李仙洲已成了瓮中之鳖,哪里还能跑得出去呢!

在莱芜城北不远有一个小山头,这山虽不很高,却正好卡在莱芜到口镇的公路上,华东野战军某部一连占领了这个小山头,正好堵住了莱芜蒋军的后路。

莱芜城内的敌人为了夺路逃命,用了成营、成团的兵力,拼命向这个山头攻击。

我军一连的战士们顽强地守在这个小山上,敌人整整向他们攻了一天,发动了七次冲锋,全被打退了。

一连指战员知道守住这个小山,就等于卡住了莱芜城内敌人的脖子,所以越打越有劲。

但是到了这天傍晚,上-级来了一道陈粟司令亲自下达的命令,要一连放弃这个小山头,撤退下来。

这道军令让一连将士个个大惑不解:都说敌人的脖子已经被我们卡住了,为什么又要把敌人放了呢?

这时,围在莱芜城下的各支部队也都做好了攻城的准备,炮兵们架好了大炮,擦好了炮弹;步兵们捆好了炸药,备好了云梯,一个个摩拳擦掌,等命令一下,马上攻城。

然而,攻城的命令迟迟不到,22日等了整整一天,23日又等了一个上午,大家心里好不着急!

原来,这正是华野陈(毅)、粟(裕)两位指挥员筹划的“调虎离山”之计的一部分。

莱芜城虽然不大,可就石城高垒,工事修筑得十分坚固。李仙洲手下几个师的人马守在里边,兵力很雄厚。

俗话说:“狗急跳墙”、“置兵死地,必殊死战”,如果我军强攻莱芜戴城,一来要花不少时间,二来也要付出不少的代价。

根据这个情况,陈、粟司令决心把李仙洲调动到莱芜城外再予以歼灭,为此他们做了两手安排。

一方面让南路大军在莱芜城下不断施加压力,按照这一部署,我军于21日攻下莱芜西关的小曹村,部队抵近了莱芜城根,步枪子弹已能打进城里,对李仙洲部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一方面,陈、粟司令在北边又故意给李仙洲放开一条生路,让他往口镇逃跑。

口镇是个一千多户人家的大集镇,李仙洲的大批弹药和粮草都囤在那里。陈、粟司令算定李仙洲在我南路大军严重威胁之下,必然要放弃莱芜去守口镇,所以就预先集中了六个纵队的兵力,在莱芜到口镇的公路两旁布下了一个“大口袋”,单等着李仙洲突围。

果不其然,李仙洲被困在莱芜城里不断吃炮弹,打得他心惊肉跳。

再加上王耀武在济南连连用电报催他突围,到了23日上午,他只好带着第七十三、第六十四两军,分成两路向口镇突围了。

早晨的太阳,张着喜气洋洋的笑脸,看着那一群狼狈不堪的灰色蒋军队伍。

他们在公路上挤成一堆,人喊马嘶、争先恐后地向北逃跑。

到了中午12点,这条灰色毒蛇的尾巴离开了莱芜城。五万人马一齐钻到我军布好的“大口袋”里来了。

这时,我南路大军一涌而进,即刻抢占了莱芜城。李仙洲一看形势不妙,还想往回缩,可是已经缩不回来了。

与此同时,我北路大军也勇猛地攻下了口镇。这样一来,弄得李仙洲既丢掉了莱芜城又进不了口镇,五万人马被堵在野地里,真好比俗话所说的:驼子跌跤,两头都不落实。

这时候,我军把“袋”口猛地一收紧,五万蒋军就被紧紧地压缩在北铺、芹庄、南白龙、高家洼这一块东西只有8里,南北只有15里的小地段上。

接着,我各路大军同时发起了总攻,无数支箭头一起冲向敌人,蒋军队伍立刻被腰斩成数段,被撕裂成无数碎块。

一场热闹的歼灭战开始了。我军猛烈的炮火,把公路上蒋军领头的几辆汽车打得烧着了,后面来的汽车和炮车堵塞了公路。

蒋军人马越挤越多,他们你挤我碰,互相践踏。枪不能打,炮不能放,官找不到兵,兵也不认官,完全失掉了抵抗的能力。

在汶水西岸,蒋军上万人马被我军赶到一块大沙滩上,他们在那里挤成了无数肉团,遭到我军炮火的猛烈轰击。

他们一会向东,一会向西,无处躲藏,只能像没头苍蝇般到处乱窜,这上万人马绝大部分束手就擒。

直到此时,曾坚守莱芜城外小山头的一连将士们才明白陈、粟司令让他们撤出阵地的妙处,无不称赞:“当初放敌人逃跑真是一个高招,否则哪能抓到这么多俘虏啊!”

这场围歼战,只花了五个小时就胜利结束了,整个莱芜战役前后也只不过打了66个小时。

据统计,莱芜战役前后总共歼灭了蒋军7个师、6万多人、活捉蒋军将官18人。此战取胜之快、歼敌之多,创造了解放战争第一年中的最高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