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印象中,诗人一般都是文文弱弱地一个形象,这个群体每天就是游山玩水,到处找灵感写诗。说道诗人做官,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文官,确实,历史上当过文官的诗人还真是不少,李白,杜甫,王安石,苏轼,欧阳修,这些人都文官。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个诗人的类型,那就是边塞诗,这些诗人中其实大部分都是武将出生,而要说起其中战斗力强悍的人,辛弃疾一定是其中之一。
要是辛弃疾放在现代,在女子眼中这一定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目光有棱,红颊青眼,身材健美,有安全感,武功高强,有对战万人之勇,“锦襜突骑渡江初”,而且他不是一个莽夫,不仅会写诗,还写过一本谋略书籍,名叫《美芹十论》。并且为人性格豪迈,但是心有猛虎,细嗅蔷薇,他的诗词中这些都有体现。并且他官职也很高,官至江西、福建安抚使,在铅山还有一个别墅,这还不是一个完美好男人的形象么。
济南历城,一个老爷爷对着一个孩子说:“孙子啊,咱收拾行李,爷爷到你去燕京玩耍。”这个老者是朝廷的官员,虽然是一个谯县县令,但是他希望自己的孙子也能高中,这样才不会拉低家族的平均文化水平。这个孙子就是辛弃疾(哪里不对),总之他在14岁的时候第一次参加了科举考试,不过没考上,第二次在他17岁,还是没有考上。但是他的文章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于是找到他,给他安排了一个工作,让他去史馆当编辑。
可是突然有一天,辛弃疾大吼一声,“我不干了!”领导以为他开玩笑,就问题,“你不能干了还想干啥去?”“做我想做的事情!”于是第二天,辛弃疾真的就没来,而是前往南部的山中,拉了一票人搭起了自己的班子,这两千多人放在那时候就叫做反叛军。而领头人辛弃疾可以说是十八般兵器样样精通,而且人家还有谋略,朝廷一看,这家伙是个人才啊,于是南边的皇帝就派人来招安了。
因为当时处于南宋社会,所以只有南边有皇帝,而皇上在见了辛弃疾后非常的喜爱,他表示:“是个人才!以后祖国的大业就靠你了!”此时的辛弃疾才22岁,而这个皇帝就是宋高宗。按照一般的武将行为风格,此时他受到了皇上的称赞,应该是努力的为国家抗击敌军了吧,客户是辛弃疾没有,他选择自己吃饱了再说国家的事情。
而且最重要的是,他的爷爷辛赞当的是金朝的县令,所以爷孙俩人都是等吃饱了饭再说其他的。南宋皇帝最后将辛弃疾封为承务郎、天平节度使掌书记,也就是天平这边官方出版社的编辑。天平就是天平军,在山东驻扎,可说的好听,实际上啥都没有,所以辛弃疾的主要任务其实是在金国内部发挥自己的能力,在他们国内搞起义,然后自己拉班子。于是他就骑着马,上任去了。
此时,天平节度使,辛弃疾的未来伙伴耿京先一步在山东搞事了,没想到自己身边有个叛徒张安国,所以很快就被害死了。辛弃疾此时还在上任的路上给,在听说之后,直接从队伍中拉了50个骑兵就是冲向了地方的包围网中。根据史料记载,围困者有五万人,而辛弃疾及组合么在里面活捉了叛徒,然后带着人去了南宋首都斩首,这件事对整个国家来说都是一个非常轰动的事情。
人们都在谈论这个年轻人强悍的战斗力,可是皇上表示,重用是不可能重用的。此时的皇帝已经不想要抢回故土了,他们不想要招惹北边的少数民族,打仗会让国家的财力受损,拉低生活水平,而且万一对面打过来,又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辛弃疾这种战斗力,所以他们选择了不作为,于是辛弃疾就被荒废了,还直接荒废了40多年。
不改过辛弃疾自己没有闲着,这40年中他除了写诗,其实还在不断地想着怎么收复故土,他觉得湖南人非常的彪悍,所以主动请命去湖南组建一支军队,在经过同意后,著名的湖南“飞虎军”就这么诞生了。当人们问起他为什么在和平年代筹备这么一个军队的时候,他表示:“我要北伐!”
然后这话被皇上听见了,皇上表示:“快把他抬走!别让他碰军队!”于是从此他就成为了通判、转运使、安抚使,总之干啥都好说,远离军队就行。而辛弃疾一点都不想闲着,他就是一个执拗的神经病,隔三差五就是上书骂人,最后甚至骂了朝廷,他还专门写过《十论》和《九议》,其中民重君轻的思想引起了朝廷的重视,然后被人一连弹劾了七次,辛弃疾表示非常郁闷,干脆辞官不干了。
辛弃疾64岁的时候,金人南下,相安无事这么多年,为啥南下了?蒙古骑兵崛起了他们是被打下来的,他们四周只有南宋最弱,不南下还能去哪!朝廷最开始是想要求和的,可是金国人说:“可以,把你们宰相的脑袋送来。”这很明显是不能答应的,可是开打找谁打?最后臣子们想了一圈,我们有辛弃疾啊。宰相韩侂胄更是表示:“谁要是敢挡着辛弃疾上战场!我保证先杀了他!”
于是辛弃疾欣然上任,就算了,因为在诏书到达之前,他的身体就已经不行了,他躺在床上,想要起来战斗,可是却没有办法,只能在病榻上,满眼热泪的看着国家丢失的故土的方向。辛弃疾,卒,享年6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