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贤臣,本是国家之福,为何北宋那么多名臣依然无法改变弱宋?

2020-09-14 18:31:31 作者: 名将贤臣,本

提起我国古代文化,必然会想到的是宋朝。北宋在经济和文化上给后人留下了浓重的一笔。除了国家本身的发展外,值得被称赞的还有这个时期数不清的名臣们,一个国家的强大是需要这些能人志士参与的。

在名臣辈出的年代,人们以为这会促使国家愈加强大,民众生活愈加幸福。但是由历史事实我们却发现,会在这样的年代,宋附近的燕云十六州一直没有统一,还有最让人难以释怀的是北宋末竟然出现了靖康之耻。

那么名臣诸多,为什么还会产生这样的后果呢?其实在这些历史大事件面前,臣子的能力早已远远超出了可控制范围文臣较多,军事实力不强

1.缺乏优秀武将,国家困境重重

一个具备综合实力的大国,文武是要一起发展的,只要任何一块木板短缺,国家的整体命运就将走向不好的一面。

对于宋的开创者而言,他不希望武将们的能力过强,这样可能威胁稳定的政权。在等级森严的社会当中,掌握权力是人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这是特定社会当中暴露出来的人性。想从根本上改变身份,同时又能成为万人之上的人,必须付出一定的武力。

创业者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改变了人生。在来之不易的江山面前,他不愿意让和自己有一样想法的人出现。趁着掌握大权之际,他把身边所有能用军权威胁国家的人统一拿掉。没有了近患之后,他开始担心以后的日子。为了让社会全面减弱武将的地位,他推出了影响几百年的政策。

该信息表示,社会当中所有从事文学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而且地位会很高。而那些和文对立的武,本来是要和文一同发展的,却被重重地踩到地面之上。

社会上所有有利于官员发展的政策,全部偏向于文官一边。除了地位的限制,金钱和工资上面也有很大的差别。

这些征战的工作者,所获得的工资竟然低于品级不如自己的文官。在长期不公平的环境中影响,武将没有很好的生存空间。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很好的成就感,价值不能充分地发挥。当武将的斗志被削弱之后,他们的整体精神也被大大地镇压。本来应该时刻做好训练准备工作的军营,常年处于疲惫的状态。

队伍没有严明的规章制度,人们的心思根本不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面。整体素质低下的队伍在大敌面前失去了核心竞争力。不管是在应对十六州的时候,还是在抵御金人的时候,他们都不能发挥出有效的力量。

2.名臣难以在关键时刻发挥价值

当时像范仲淹这类的大臣,他们心中有着崇高的理想,并且愿意以身作则,充分地发挥士大夫的精神。“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个人的荣辱和安危置之度外。他们用优秀的品质和极高的才华为社会的内部健康稳定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这些文臣的才能更多的体现在吏治方面,对于军事方面的事宜很少涉及,所以在面临大敌的时候,这些人根本不能冲到最前面,没有专业的知识,没有过硬的身体素质,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在都城内上演。社会把所有的荣誉留给了文官,所以大多数人一生都在钻研文官所应具备的能力,比如才学,文笔,思维辩解能力等。

由于社会关注度较低,从事武将的人非常少,所以要想从里面找出比较有作为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一个大国需要时刻做好外部的稳定工作。如果没有一个可靠坚固的边防支撑,一切基础都会变成零,内部发展的再好也会被外族人侵占。国家政策的整体指向,使名臣们丧失挽救大局的机会

1.帝王为了将丧国风险降到最低,让子孙放弃统一十六州

分散的十六州对于国家安稳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帝王来说,他早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为此他们付出了诸多努力,首先是以武发家的创业者,他尝试了多次,但是对方的实力过于强大,对于刚刚建立的国家来说是一个硬骨头。

如果把周围这些地带拿下,宋的发展会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但是当时北宋的整体基调是支持文的发展,国家把大部分精力和金钱投资到了相关领域。没有足够资源支持的军队在大敌面前屡屡受挫,有一次皇家的人因此受了伤,这件事情非同小可。

在当时的君主看来,及时收手,不再招惹这些室外之地是最好的选择。与其浪费精力,消耗库存,不如集中注意力专注于内部的发展,这也是一种强大,而且不会有所牺牲。这个方针是由帝王一个人说了算的,并且把它作为重要的遗训,所有的子孙必须按照这样的策略来执行。

当后代有了能力对抗外敌的时候,他们也没法前进,在他们心中先帝的心意是不能违背的。这时候就算再有名气的大臣,做出反驳的意见也无济于事。宋虽然比较鼓励臣子们畅所欲言,可以充分地发挥才能。

但是他们依然被镇压在金字塔当中,帝王始终处于最高的地位。名臣们即使有正确的见解,但是言行一旦违背了皇室的准则,名气再大,也是会置之不理的。

2.宋疏于防范,金全面进击,大臣无能为力

北宋在边防上的漏洞不是一时形成的,而是在常年的不重视上面形成的。滴水穿石,有时候自己看不出事态有什么变化,其实敌方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它会让宋措手不及。君臣没有注意到这一点,以文强的名臣们长期从事的领域远在军事范围之外,以他们的能力不足以抵挡金的铁骑。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这次的耻辱是致命性的,国家的发展完全不受君臣的控制。他们连自己的生死都难以掌握,一切都被金人所掌握。他们在外敌面前丧失了所有的尊严,大国的威望在此时消失殆尽。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