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飞单人独骑, 为何能吓退曹操, 原来其中大有玄机

2020-09-16 17:33:00 作者: 张飞单人独骑

(灿烂海滩原创作品,严禁转载)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发生在刘备兵败当阳之际,主人公是张飞。原文如下:

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

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按照小说的情节发展,曹操夺取荆州,刘备急忙向江陵撤退,曹操亲自率部在后仅仅追赶,终于在当阳追上了刘备。面对曹军,张飞临危不惧,单人独骑立于长坂桥对面,硬生生吓死曹军将领夏侯杰,逼得曹操等人不敢过桥。

本文要介绍的成语,便是张飞在长坂桥前面对曹军时的豪言壮语,叫做“决一死战”, 意为同敌人作一次你死我活的战斗,多用来形容某人对某事的一种精神状态及两军打仗时对战斗胜利的渴望与决心。这也是由《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刘备兵败当阳及张飞在长坂桥前的豪言壮语,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据《三国志?张飞传》记载:“(刘)表卒,曹公入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对比这段历史记载可以发现,小说作者的改动是很大的。为了突出张飞的英雄气概,作者故意将历史上追击刘备的曹纯变成了曹操本人。其次,作者又虚构了夏侯杰被吓死这一情节,其作用自然也是为了突出张飞的气概。

小说作者在设计这一情节时,还出现了一个独具匠心之处,这便是在张飞“大闹长坂桥”前后的两个细节。这一细节出现在小说的第四十一回,是这样描述的:“张飞那里肯听,引二十余骑,至长坂桥。见桥东有一带树木,飞生一计:教所从二十余骑,都砍下树枝,拴在马尾上,在树林内往来驰骋,冲起尘土,以为疑兵。飞却亲自横矛立马于桥上,向西而望。”别看这一细节并不起眼,但为之后情节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铺垫作用,也使得张飞“大闹长坂桥”这一情节更加的可信,同时也突出了张飞粗中有细的性格。

作者两外一个独具匠心之处是曹操被吓跑之后。书中写到:“张飞见曹军一拥而退,不敢追赶;速唤回原随二十余骑,解去马尾树枝,令将桥梁拆断,然后回马来见玄德,具言断桥一事。”这一细节又显示出张飞对谋略运用的不成熟之处,也展现了张飞粗矿的性格。难怪刘备表示“若不断桥,彼恐有埋伏,不敢进兵,今拆断了桥,彼料我无军而怯,必来追赶。彼有百万之众,虽涉江汉,可填而过,岂惧一桥之断耶?”这一情节读来令人发笑,但却恰如其分地展示了张飞的性格。

参考书籍:《三国志》、《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