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年初,项羽在关中分封完十八路诸侯,同时安排好镇守关中将领的事宜后,率军回楚。同年四月,刘邦率部抵达汉中,此时的刘邦军心涣散强敌环伺。幸得际遇韩信,并拜韩信为大将军。时至八月,韩信受命挥师关中,剑指三秦。
重返关中
对于刘邦来说,被封为汉王是他的耻辱,是项羽的一次有预谋有计划的报复行为,鸿门宴后项羽先是将他手下的十万兵马削弱到三万,又安排河南王、西魏王、殷王封环伺其侧。
好在他听从了张良的建议,在前往封地之时烧毁了栈道,这才打消了项羽的猜疑,得以平安抵达封地。
但现在他想要重返关中,没有了栈道该如何行抵?
此时韩信出场了,他谏言道:我们可以先派遣少量部队假装去修复栈道,以此来吸引章邯的注意力,而另一方面由我率领主力翻越秦岭,一路向北直入陈仓。
韩信的这一计策得到了刘邦的首肯,而这便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章邯的注意力全都被修复栈道的人们吸引,他心想,要修复这些被烧毁的栈道可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我就守在这,我倒要看看你刘邦能玩出什么幺蛾子。
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此时的韩信已经带领主力翻越秦岭,出大散关直逼陈仓。
得到这一紧急军报的章邯如梦方醒,他急忙调遣部队仓促应战。
一方是士气高昂一心想要打回老家的刘邦部众,一方是始料不及仓促应战的章邯部队。毫无疑问,章邯败走陈仓,接着退到好畤(今陕西乾县)又被韩信再次痛击,一直退守到废丘才得以稍加休整。
而另一边,刘邦率领的部队已达到咸阳,他分兵两路分别去攻打赛王司马欣以及翟王董翳。
这两位大人更是传奇,仅仅是象征性的抵抗了下,便投降于刘邦。
此次还定三秦用时共四个月。
关中之地沃野千里,且易守难攻。对于刘邦来说,打下关中不仅抬升了名气,也壮大了队伍。
但如此险要之地又是被项羽重点关照过的地方,为什么汉军会夺取的如此轻松呢?刘邦的利
章邯的战败是刘邦还定三秦的重要因素。
出乎众人感预料的是,章邯败走的速度过于难堪。
章邯乃是先秦时期杰出的军事家,他慧眼如炬提出释放骊山徒编入秦军队伍,在秦二世手中获得兵权后一路势如破竹,灭陈胜、杀项梁、戮田儋,可以说在他到达巨鹿之前几乎就没有打过败仗。
即便是在巨鹿战场上,也是因为赵高的过多干预,这才投降于项羽的。
此际退守废丘,章邯再度整备军马,但他没有选择出击,而是坚守。
他坚守的意义在于,如果项羽发兵关中,他便可以里应外合使刘邦腹背受敌。但不知为何,在这长达十个月的坚守中他始终没有等待项羽的回援。
上天就是这样,它予你才干予你本领,它让你名扬四海威震宇内,但到头来它会制造出一个比你更有才干更有本领的人来踩着你的威名更加杰出伟大。
很不幸,这样的一幕落在了章邯的头上,上天让他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遇到了错误的人。他就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韩信。
有人曾云,一位军事家的失败可以证明另一位军事家的伟大。很不幸,杰出的章邯用自己的失败证明了韩信的伟大。
而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因为韩信所率部队士气正盛。
要知道,跟随刘邦的这一班人马大部分都是山东籍的,他们本来都想着等刘邦做了关中王之后,他们也好讨个一官半职荣归故里。但因为项羽的干预,而今都被丢进了穷山僻壤中。
故此,当刘邦提出要重返关中之时,手下众人无不高声拥护。
而韩信也正是巧妙利用了众人归乡心切的这一念头,化欲望为动力,一路士气如虹,兵峰不可阻挡。
当然,除了以上两点之外,最重要的还是项羽的“袖手旁观”。
可是项羽真的是袖手旁观置若罔闻吗?作为天下诸侯总盟主的他能平静的看着刘邦吞并三秦大地吗?
项羽的债
此时的项羽并非稳如泰山,恰恰相反,此时的他如坐针毡恨不得将自己劈成两半,各自为战。
刘邦的重返三秦是对他的公开挑衅,如果不及时制止万一将来其他诸侯群起效仿,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然而看的明白,懂得透彻的他实在是分身乏术。
因为此际的他深陷齐地,不可自拔。
此事说来,还是缘自鸿门宴之后,诸侯求封心切引起的。
当时所有起事反秦的人所图的,不就是灭了秦之后能分得一块封地回家养老么。而今天下已定,人人自诩有功,于是就引发了另一场争议:谁来主封。
彼时的怀王在名义上仍是项羽的王,分封诸事理应由怀王主持。可是项羽致信于熊心,希望熊心可以改变之前的约定(怀王之约)。熟料,熊心的答复只有两个字“如约”
其实项羽致信只是走了一个流程,对于天下他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于是他也未加理睬楚王的回信,而是按照自己的心意改立熊心为“义帝”,自封西楚霸王,占了秦国四十一郡中的九郡,且全都是帝国的中心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