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棠用兵善审机,不常其方略。筹西事,尤以节兵裕饷为本谋。——《清史稿·列传·卷一百九十九》
这是《清史稿》中对左宗棠的评价。
左宗棠
左宗棠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抬棺出征西北,准备为国献身。这时的左宗棠可谓内外交困,只能用一口棺椁,表明自己出征的决心。他让将士们沿路种下柳树,这就是他们心里的路标,指向了故乡的方向。
八万湘军子弟征战南北,他们不仅面临思乡之苦,还要面对缺吃少喝的情形。这就是左宗棠的内困,清朝不能提供充足的粮饷。粮饷的短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原因是海防拨银多,则塞防的拨银就少。
这时清王朝关于海防,还是塞防的争论很激烈。海防就是以防守东南沿海为主要目的,提倡发展清朝的水军,抵御东方敌人的入侵。而塞防则是防守西北,防止来自西北的敌人进犯,保护清朝西北的疆域。
清朝海防和塞防的争论
海防的支持者以李鸿章为首,塞防的支持者以左宗棠为首,李鸿章这时权倾朝野,朝堂众臣多转向支持海防。海防的言论沸沸扬扬,塞防的战略将要被放弃,还好有左宗棠在苦苦坚持。他曾上书清朝皇帝:“吾地坐缩,边要尽失,防边兵不可减,糜饷自若。”
左宗棠看到清朝的银两,都拨付给北洋海军,拨付到东南沿海的水军中。他明白清朝大的防御方向是东南,没有银子在拨给西北,只能自己筹措粮饷。第二个原因是清朝当时国库空虚,晚清摇摇欲坠,国库里已经没有了银子。
左宗棠筹措粮饷
如果换在乾隆盛世,可以兼顾海防和塞防,而到了晚清就不可以。左宗棠看到这番情形,只能选择自己筹措军费,准备收复伊犁。公元1876年,在出征西北前,左宗棠开始自己筹措粮饷。
经过清朝同意,左宗棠在胡雪岩的担保下,从外国银行借来五百两白银。但是经费依然不足,又是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担保,从当时的商人手中借来了一部分钱。光绪皇帝看到左宗棠的拳拳爱国之心,深受感动,他下达诏书:“宗棠以西事自任,国家何惜千万金。为拨款五百万,敕自借外国债五百万。”
朝廷最终给左宗棠的西征,提供了五百万两白银,可是依旧杯水车薪。当时阿古柏占据伊犁,背后有沙俄的支持,沙俄为阿古柏提供枪支弹药。左宗棠率领的湘军,同样要装备合适的武器,才能战胜来犯之敌。
左宗棠抬棺出征西北
好在左宗棠曾在洋务运动中,建立起兰州制造局,制造出大批枪炮。兰州制造局的枪炮,提供给左宗棠带领的征西军,对付凶残的敌人阿古柏。1876年4月,左宗棠带着八万湘军将士,从肃州出发,征讨阿古柏。
一年时间后,左宗棠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全部领土。当地百姓感念左宗棠的功劳,建立左公祠,礼拜左公。公元1881年,经过同沙俄的谈判,清朝又收复了伊犁九城及特克斯一带地方。
湘军出征
湘军八万将士经过浴血拼杀,终于收复了伊犁,但是他们依旧面临着一个问题。八万湘军还是处在缺粮少饷的境地,为了有效解决饿肚子的问题,左宗棠上书清朝皇帝:“宜画兵农为二,简精壮为兵,散愿弱使屯垦。”
在左宗棠的提议下,部分湘军士兵被裁撤,开始进行垦荒。这些湘军将士们为了国家,义无反顾出征西北,却在最荣耀的时刻,离开了清军。这些湘军将士们无怨无悔离开部队,开垦土地,为驻守西北的湘军们提供粮饷。
左宗棠没有忘记他们,在各地设立善后局,统一管理这些被裁撤的湘军将士。其实这些湘军也有选择回乡的权利,但是三个原因让他们没有回乡,第一个原因是当时中原地区并不太平,回到故乡,依旧会遭受兵乱。
第二个原因是清朝无力提供充足的路费,路费较少,只能留在当地,还能自给自足。第三个原因是他们为这片土地征战,已经深深爱上了天山南北的这片沃土,选择留下来,为国效力。
湘军被裁撤
这些被裁撤的湘军将士,多留在了天山南北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左宗棠曾经在当地设立两湖会馆,就是这些将士们平常见面的地方,他们选择扎根在祖国的这片沃土。现在湘军的后人们,继续为了建设这片土地而奋斗,他们从来没有忘记祖辈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