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天下纷争,各路人马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关羽虽为刘备营下大将,却与曹操关系甚密,甚至于罔顾军令,华容道放虎归山。所谓熟人社交,自古便有之,一方被俘获,若有德高望重的中间人予以周旋,败者性命也往往能保全。
前文提及,高顺为人过于板正,不通人情。是故在生活中,往往很容易得罪人,而且也会遭到人们的嫌弃。所以他的朋友应该算是少得可怜,因此在他被曹军俘获,落难之际。就没有人愿意站出来为之做保,这也注定了他很容易陷入死亡危局。
而张辽比起高顺则要灵活许多,他结交四方好友,与刘备旗下将帅关系都保持得不错,尤其是关羽。所以当他被俘虏时,关羽就会第一个站出来替他求情。而曹操又会因为当年关羽周旋于曹操阵营,为其立下汉马功劳,以及在华容道上再造活命之恩。
加上曹操又仰慕关羽为人,渴望其成为自己的人才。所以曹操对关羽是十分恩宠的,因此关羽在曹操心中的地位很高。而对于关羽所提出的建议,曹操自然要听,也会认真对待。
就当关羽提出放了张辽之际,加上曹操念及张辽是个人才。所以在关羽做保之下,曹操卖了关羽一个面子,放了张辽并将其收编。
5、曹操是个好面子的人,但又吃“硬”不吃“软”
诚然,曹操是个好面子的人。这点可以从杨修猜透了曹操“一人一口酥”以及“鸡勒者,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之事上看出。
当时杨修毫不客气地将曹操的心里话给挑明,这让曹操倍感没有面子,所以对杨修恨之入骨。后来就找了个稳定军心的说辞,将杨修给杀了,可见曹操的面子真的被杨修给撕破了。
而且曹操杀了吕伯奢一家时,面对陈宫的呵斥,他却反驳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可见他是多么爱面子,即使是自己错了,也拉不下脸来认错。
然而,曹操即便爱面子,可是有时候他也表现出了一股吃“硬”不吃“软”的痞子气。当别人对他服软的时候,他反而觉得那人实在没用;而当人们与他为敌时,他反而觉得那人是个人才。
就以刘表的次子刘琮投降曹操,而孙权与曹操对抗来说。曹操就这样评价他们: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可见,曹操是个“痞子枭雄”,而这一点与被人称为“痞子”的刘邦很像。
所以当高顺一句话,也不吭时,他反而觉得高顺没什么用,就给杀了。而当张辽把他骂得越凶,他反而觉得张辽果然有种,是个人才,所以就将他给收编了。
以上就是笔者对“高顺和张辽同样是吕布手下的虎将,可是面对被枭雄曹操俘获时,前者一命呜呼,后者得以侥幸”的原因了。可以说,高顺就是因为不懂得揣测曹操的内心而激怒了曹操,而张辽不仅符合曹操的心意,而且有关羽做保,自然就可以存活。
总评:
对曹操处置吕布部下高顺和张辽的做法,后人莫衷一是。笔者却认为这是曹操权衡利弊后,在当前形势下所能做出的最优选择。
说到三国,绕不开的是曹操。于曹操而言,枭雄二字了了。但他确实是一位有为之主,他有阴暗的一面——自私、猜忌、多疑;可他同时也能大开门户,广纳天下之贤才,唯贤是用,而不管对方来路、出身几何。
再说其军事上的才能在同一时代无出其右,正因他的一生戎马为政奠定基础,他的后辈才能有一统天下的机会。
在为政统军的闲暇之时,他又与其子树建安之风,带动文坛风气。其诗风文风不拘一格,颇有风骨,引以为后世所效仿。综上之言,对于曹操,不论从历史还是小说,只能高看,万不能小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