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称“万岁”并非指皇帝,汉武帝为显权威,略施巧计将它垄断

2020-09-18 16:24:10 作者: 古人称“万岁

一提到“万岁”这个词,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我国古代的皇帝。似乎在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臣子们只要一提到皇帝,大家立刻就要“山呼万岁”,似乎“万岁”已经成了皇帝在正式场合的代名词,而且还是不允许其他人使用的专属名词。那么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样的?我们今天就来探寻一下这里面的故事。

其实在汉代之前,“万岁”这个词的意境可没有那么高大上。古人云:“万岁之期,谓死也。”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万岁,就是死了。”想不到吧,被后来人这么顶礼膜拜的字眼儿,本意竟然这么丧气,是不是感觉有点哭笑不得?

不过,那时候“万岁”这个词还是很平民化的,上至帝王,下到百姓,谁想用都行,不会有以下犯上的嫌疑,更不会涉及到谋逆的罪名。

可是,别看“万岁”代表了死亡,名人们却对此毫不避讳。《战国策》里就记载“楚王游于云梦”,正玩到兴起之时,突然仰天长笑,然后说道: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于乐此矣。

好端端地,竟然拿起自己的生死大事开起了玩笑,这楚王的心也是够大的。

虽说战国时期,“万岁”这个词代表死亡的含义,让人心里多少有些忌讳,但与此同时,又在其中带了些意味深长的寓意:俗话说千年的王八万年的龟,虽然终有一死,但是长寿啊!真的要是有人能够活到一万岁才归西,那可真是一件了不得的事情,需要大大感叹庆贺,甚至欢呼雀跃也不为过了。

所以到了汉初时,“万岁”除了依然有暗示死亡的含义外,它的引申含义被美化和放大起来,变成了表示欢呼,表示庆贺,表示天长地久的感叹词。比如汉高祖刘邦时期,如果在朝堂上刘邦对奏章或者事情大加赞赏的时候,两边的文武大臣就会随声附和,高呼“万岁”。此时一声声的“万岁”显然不是在呼唤刘邦,而是在附议皇上的英明神武,浩然之气万年长存。

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兴起,急需树立集权统治者的权威。于是汉武帝就一手策划了一场“山呼万岁”的大戏。

《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登中岳嵩山时,众臣子听到群山中隐隐传来连续三声“万岁”,便认定是山中的神灵在向汉武帝呼喊臣服。于是,汉武帝便借此事将自己神化,巩固自己的统治。从那之后,上朝连呼三声“万岁”便成了固定的仪典模式,这也就是“山呼万岁”的由来。

不过汉武帝觉得只是让神仙们呼一下自己“万岁”,权威性还是不够。于是在太始三年(公元前94年),又把上一次的剧情拿出来给自己壮了下声势,自称“高山大海岩石都称其万岁”,也就是天下万物都认同他这个神的化身了,更何况本来就是他子民的老百姓呢?

自那个时候起,“万岁”这个词便与普通人彻底“拜拜”,成了皇帝的专有称谓。除了皇帝,谁用谁就是谋反篡位,是杀头灭门的重罪。

汉武帝后的各朝皇帝,都觉得这个“山呼万岁”的模式非常完美到位,能够很好地体现帝王的威仪,于是纷纷效仿,以致成为了传统沿袭下来。而“山呼”的仪式,也变得越来越隆重繁杂,逐渐成为朝廷礼仪规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万岁”等于皇帝的理念,也就从此代代相承,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