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刺激!来来来,看古代人如何耍杂技

2020-09-19 19:30:08 作者: 惊险!刺激!

游山西 读历史

畅游三晋大地,品读华夏历史,坚定文化自信,体味精彩人生。 大同日报社、大同市博物馆联合在大同新闻网公号推出 【发现大同】栏目,第一季以 “品鉴文物”盘点那些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的“大同宝物”。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同市博物馆,把镜头与目光对准这些“历史密码”……

谁的童年没看过几场杂技表演?

无论街头围成圈的小杂耍

还是马戏团大棚的大型表演

还是大剧场里高大上专业团队

顶竿、吞刀、吐火、走索

一样惊险,一样刺激,一样让人难忘

大家的印象中

杂技,应该是最草根的民间艺术

它一定只是贩夫走卒、引车卖浆者的最爱

其实不然

杂技,曾经是王公贵族的浩浩仪仗里的

曾经是皇家宫宴万众瞩目下的

最重要的文化艺术展示

尤其在辉煌的北魏时代

乐舞百戏、伎乐杂耍

从统治阶级到民间世俗生活

都可以看到它们的影子

可以说,上自王公,下至百姓

一切“通吃”

10

北魏伎乐杂耍俑

01

百戏杂技是个啥东东?

乐舞百戏,其实就是一种融合杂技、音乐等表演的艺术形式。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员表演翻筋斗、倒立、柔术、戏车、戴竿、绳技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增加了难度,改变了乐舞的形式,最后成为宫廷宴会、民间街头上一种既惊险刺激,又有音乐伴奏的艺术形式。

乐舞百戏在汉代达到了第一个高峰。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墓的东汉 《乐舞百戏图》,真实再现了这种艺术的盛大场面。

《乐舞百戏图》 资料图▲

随着国家的统一、民族融合和中外交通的开辟,西域各国的百戏艺术也传入中国,促进了本土乐舞百戏表演的进一步发展。北魏处于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大量涌入的音乐、舞蹈和独特的器乐,为传统艺术注入新的血液,自然在乐舞百戏中可以一窥其貌。

在《北魏贵胄出行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仪仗队伍里,乐舞百戏的表演身处重要位置,在各种乐器的伴奏下,杂技演员表演高难度的“缘橦”。

02

宋绍祖墓出土的

北魏伎乐杂耍俑

2000年4月在原雁北师院出土的宋绍祖墓,其中就有这套胡人杂技俑,也就是 北魏伎乐杂耍俑,极具外来风情,更有很高的艺术、历史价值。

汉代所谓的“百戏”,其中就有高杆杂技,当时把这种爬竿、顶杆的技艺称作 “缘橦”,也称为“橦伎”,即在高杆上攀爬跳跃的一种技艺。

这种表演,通常是将所要攀缘的杆物立于地面之上或人担、顶之。原来可能只有一个人,随着惊险难度增加,攀顶的人数会增加。橦木上表演的皆为孩童,杂耍者在上做飞鸟或倒悬动作,在市井街巷中尤受欢迎。

这组杂技俑由九人组成,其中三人为主角,六人环绕在表演者周围,演奏乐器,鼓掌喝彩,各具神态。

03

惊险刺激的缘橦之技

这是一组完整的演出团队,杂技俑、助演俑和伴奏俑,各自分工不同,表演专注。

01

表演俑

中间的“缘橦”杂技俑由一胡俑和二童子组成。胡俑双腿分立,右臂弯曲作叉腰状,左臂抓握额头顶竿。

杆上有二童子,其一腰抵杆顶,全身向下舒展;另一双手、双脚夹杆,腹部外突,身体呈横U型。表演者在高竿上做惊险的高空表演,身姿灵巧,造型优美,动作轻盈。

02

伴奏俑

旁边六位胡俑手中所执之物已失,从其姿态及手势推测,有作弹奏弦乐器、吹奏管乐器或击打鼓乐器的动作,为杂技演出伴奏。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