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满篇的儿女情长,怎么就成了名著?

2020-09-20 11:17:36 作者: 《红楼梦》满

名著之所以是名著就在于它的深度和广度能够涵盖人类绝大多数认知和情感。不管经过多长时间的沉淀,都有可参考可研读的深层次内容。《红楼梦》有儿女情长,但绝不仅限于儿女情长。

"儿女情长"背后的盛衰兴亡

董卿说:《红楼梦》往浅了读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深了读是一个朝代的盛衰兴亡。所谓"儿女情长"不过是外壳,透过宝黛钗的爱情纠葛,再透过贾府的由盛而衰,这背后是一幅宏大的描绘封建社会末期的"清明上河图"。曹雪芹在开篇第一回中是怎样说的呢?"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可见小说立意之远大,洞见之精细。巴尔扎克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红楼梦》的思想内容有着足够的广度和深度,接触到了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上到王公贵族,下到丫鬟小厮,从皇宫到乡村,有赏月观花、吟诗联句等小事,亦有王妃省亲,衙门断案,协理宁国府,抄检大观园这样的大事。《红楼梦》所展示的是一个多重层次,又相互融合的悲剧世界。穿插在"儿女情长"间的小事又整个封建大厦的缩影,整部小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又以小见大,寓意颇深。爱情故事的背后,是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是整个封建体系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

宏大构架下的多重隐喻

《红楼梦》的结构彻底突破了以往小说单线构架模式,采取多条线索齐头并进,交错进行的网状结构,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单取一面认为《红楼梦》是爱情小说。如此宏大构架下,囊括了神话、因果轮回的哲思、封建体系的瓦解、下层奴隶对制度的反抗、追求自由,个性解放的美好理想等等多重隐喻。

· 共工触怒不周山,地陷东南,方有开篇女娲补天,石头也由此通灵、弃置。这是故事的开端,顽石由青埂峰一僧一道携入红尘经历人世间悲欢离合,又由这一僧一道携归青埂峰下,形成一个契合天地循环的圆形结构,又以神话世界为底色,展开宝黛爱情的产生发展及悲剧结局,与之平行的是贾府的兴衰变化。

· 贾府的衰亡来自于精神上荒淫腐化和物质上穷极奢侈,家族内部矛盾重重,在社会上作恶多端。贾赦为了二十把扇子害死石呆子,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的贿赂,害死两条人命,这个家族与整个社会矛盾日益尖锐最终被抄家。这背后是统治者惩治一二不法豪门以缓和广大人民对整个统治阶级的仇恨。

· 迎春的丫鬟司琪和表弟潘又安的结合,尤三姐以生命殉情是对自由爱情的追求,鸳鸯为逃脱贾赦的魔爪而悬梁自尽也是对人格独立的渴盼。小说对这些美好事物的歌颂正是其内涵价值所在。

就像鲁迅说的,"(《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奇书,道学家、文学家、民俗学者、历史研究……已经统统包涵在内了。

巨细靡遗的精到手法

《红楼梦》全书共四百四十八人(据清朝嘉庆年间姜祺统计),有名有姓的也达到三百多个。单就书中主要人物说来,外貌、衣着、谈吐、喜好都样样不落,塑造的是有血有肉的"真实的人物",与之前"凡写女子都是"如花似玉,一副脸面","凡写奸人,则用鼠耳鹰腮等语"的小说相比,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红楼梦》的叙事可谓巨细靡遗,就拿"宝玉挨打"事件来说,在他挨打之前,有茗烟闹书房、宝玉诉肺腑、蒋玉涵赠茜香罗、金钏投井事件、贾环告密,这些事件使得宝玉挨打成为集众多矛盾的大事件。之后晴雯送手帕,黛玉题诗,宝钗送药等细节又展现出宝玉与众人之间不同的生活理念的冲突,更深层揭示了当时夫妻间,母子间的矛盾。小说在语言运用上也极为高超,无论动作姿态,还是心理活动,抑或绘景状物,总是寥寥数笔就能传神入微。黛玉语言尖锐犀利,宝钗语言温和含蓄,贾政装腔作势,凤姐幽默诙谐,有多少人物性格,就有多少性格化的语言。

荟萃多方文学精华

《红楼梦》中有诗词,有戏文,有俗语,有历史典故。可以说是荟萃了前人文学精华的作品,开篇有远至先秦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梨香院内黛玉听到的戏文"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便是出自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红楼梦》具有诗化的优美意境,便是深得金瓶壶奥,但又能突破《金瓶梅》自然主义的写法,小说选取的内容颇有美学意味,黛玉葬花时的落花满地,衬以众姐妹饯花会;凹晶馆黛玉湘云联诗的寒塘鹤影,冷月诗魂,都以诗境、画境刻写生活中的意境,使人读来十分有美感。在这方面,《红楼梦》也真正做到了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回到问题上来,《红楼梦》的儿女情长背后,是个人命运无常、青春易逝、人生悲凉、家族盛衰、国家政权民族危亡天下兴衰、神话体系乃至道家宇宙哲学的结合。

曹雪芹将个体人性的单纯复杂与集体人性的强大、矛盾差异做了一个文学和历史、哲学的综合性提炼和浓缩比喻,给后世无限警示与哲思。就像《狮子王》和《哈姆雷特》是同一个故事,《连城诀》和《基督山伯爵》也是同一个故事,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东西是没有变的,最先发现那些东西,或者把那些东西用了最经典的方式表达出来,便是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