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秦桧说起,奸臣好比小人,为何我们老是斗不过小人?

2020-09-23 13:24:51 作者: 从秦桧说起,

一些80后小时候可能有随着老人去戏台看戏的经历。那时候的我们不一定能听懂戏台上唱的是什么,但哪个孩子不喜欢凑热闹呢?

老人有时一边看戏,一边给我们讲解戏里说了什么,比如白脸的那个是奸臣,就好比三国的曹操;红色的那个是忠臣,是关羽一样的人物。戏里的故事也大多是忠臣受到奸臣的陷害,经过顽强斗争后,忠臣最终沉冤得雪,奸臣受到了惩罚。

等着我们长大后渐渐发现:奸臣总是能战胜忠臣,而有些奸臣还不一定会受到惩罚。比如秦桧,虽说直到现在也没有摆脱的坑害岳飞的骂名,但他落了个善终。这不得不让我们多想,历史真的如戏里一样,奸臣会得到惩罚?

春秋初年的齐桓公,年轻的时候意气风发,前后九合诸侯,成为春秋的第一霸主。但其晚年却十分凄凉,被活活饿死。齐桓公落得如此下场,离不开他宠信的两个奸臣竖刁与易牙。如此贤明的齐桓公也分辨不出奸臣吗?

这里有必要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奸臣?在百度中解释为“不忠于君主,弄权施诈误国之臣”。这里的奸臣解释其实包含了两类人,前者指的便是曹操、司马懿之流篡权的权臣,后者便是竖刁、易牙、秦桧等人。

注:本文的奸臣指的是贾似道、秦桧、和珅一类的谄媚弄臣,不是曹操、司马懿一类的权臣。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类奸臣为害的对象完全不一样。前者祸害君主,后者祸害朝廷、国家。读到这里似乎发现了奸臣总是能“蒙蔽”君主的原因:奸臣总是以君王的利益为出发点,而非考虑的朝廷前程,奸臣与君王的利益是一致的。

我们继续以竖刁、易牙为例。

竖刁想要侍奉齐桓公,可自身没什么本事,做不得官,那怎么办呢?竖刁便挥刀自宫变成太监,然后去王宫里服侍齐桓公。哪怕伤害自身也要服饰齐桓公,这样的人对齐桓公来说不是大大的忠臣吗?

易牙是齐桓公的厨师。齐桓公的一句无心之言“活了这么久,还没尝过‘人肉’呢”,结果被易牙听到了,他回到家中便烹杀了自己的儿子,来满足齐桓公的“心愿”。为了满足主君的口舌之欲,易牙杀掉了自己的亲人,这难道不是齐桓公的忠臣吗?

易牙、竖刁完全是从齐桓公自身的利益出发,一个让齐桓公享受到“服侍”,一个让齐桓公享受到了“美味”,他们所作的事是齐桓公想做的,而不是强迫齐桓公做的。这句话有点绕,但如果放到现代的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就好懂了。

父母以儿女的前途为出发点,总是让他们做些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但孩子们又不能理解父母的心意,毕竟前途什么的离他们太远了。这时候他们想得更多的是出去玩或者玩手机罢了。

若父母过分宠溺孩子,满足他的一切要求,那么孩子肯定会十分喜欢这样的父母。

齐桓公就好比这个孩子,易牙、竖刁就是满足孩子一切要求的父母。再贤明的君王也是个凡人,他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各种“爱好”。满足自己“喜好”的人,总是能得到自己的欢心。

所谓的“狐朋狗友”不正是一些有着相同喜好的人的称呼吗?

奸臣若是仅仅为自己谋利,那么君王很容易发现。但若都是易牙竖刁之辈,打着为君王的好的旗帜,君王是不会或者不愿揭穿其面目的。毕竟高处不胜寒,君王也需要人陪伴。

宋朝秦桧可是实打实的奸臣吧,但是人家是寿终正寝。宋朝岳飞这是实打实的忠臣吧,可是生前被人陷害,以“莫须有”罪名而亡。我们总说邪不胜正,那么岳飞这事是怎么发生的?

我们嘴里忠与奸是对大宋朝廷来说的,但若划分到具体的人,也就是宋高宗赵构的身上,秦桧才是“忠臣”,而岳飞才是“奸臣”。

宋金议和这是宋高宗自己内心的想法,你岳飞偏偏与其拧着干,怎么会有好下场?你看秦桧多好,了解了赵构的意愿,立即便为其奔走,为宋金议和做出卓越贡献。赵构指哪,秦桧便打哪,这样的人如何不被赵构重用?

岳飞是为了整个宋朝,因此落下个“精忠报国”的千古英明。秦桧只是为了讨好赵构,因此生前享受了无尽的荣华富贵,死后落下个千古骂名。

唐朝李林甫弄权,但这个权力不还是李隆基给他的吗?李林甫的执政思路契合李隆基的执政纲领,因此他才能在相位上一待就是16年。简单一句话,李林甫想干的事,也是李隆基想干的事。否则李林甫凭什么掌权这么久?

忠臣为何不讨君王的喜欢?因为忠臣喜欢拿国家前途说事。封建时代虽说整个天下都是皇帝的,但皇帝不一定等同整个天下。

就好比上文的赵构。他拿着宋朝的土地来换取自己的安稳,这便是用朝廷的利益来换君王的利益。

虽说朝廷的利益是符合君王利益的,但君王不会为了朝廷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这便是君王与忠臣间的冲突。忠臣总把朝廷的利益放到君王利益之上。上下五千年也就出了一个魏征,毕竟没人喜欢天天烦自己的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